决战时刻,地面突然喷出数道烈火,乌军坦克倒车都没用,瞬间融化

揽一身可爱 2023-08-23 16:01:16

6月初,当谋划完毕、武装到牙齿的乌克兰军队摩拳擦掌,准备在北约顾问的参谋和指挥下,一举踏平那些“脆弱不堪”的俄罗斯军队。2个月前当乌军准备席卷东部大平原时,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气势汹汹的反攻只得到芝麻绿豆般的战果。更不会想到让他们机械化部队寸步难行、死伤惨重的,居然只是地雷这种原始的武器。

(乌军就像一刀捅泥潭里,部队再强也没用)

地雷被应用在战争的历史要比枪炮久远,已知中国最早的地雷战是在1130年,宋军在陕州之战中将地雷的雏形火药炮埋于地下,给予金军重大杀伤,显示出地雷的巨大潜力。20世纪,随着材料、化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战争形式的演变,地雷迅速成为一种技术不高但威力不俗的武器,无论一战还是二战,每个参战国在每个战场上都大量使用地雷,例如隆美尔主持修建“大西洋壁垒”时,要求每个月给他1000万个地雷。

进入现代战争时代后,地雷似乎派不上多大用场了,但持续超过一年半的俄乌冲突再次证明,没有过时的武器,只有不会用的人。

(这还没算被击毁的原乌军苏制装备)

当扎波罗热反攻发起时,由北约出人出钱训练的乌军机械化部队,一头撞进了俄军早已布设好的雷场中。实际上乌克兰和北约都知道俄军在防线前布雷,也做了一定的排雷工作,但没想到俄军布设地雷密度如此可怕,一般的排雷手段根本没法清出哪怕是一条通道。乌军第33和47机步旅的一次遭遇,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乌军血战两个多月,成果却乏善可陈。

当天凌晨,两个机步旅的装甲纵队借夜色掩护向小托克马奇卡进军,他们装备了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和美国的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这两种装甲战斗车辆的防护不算出色,但观瞄、火控和数据链系统比俄军坦克装甲车先进得多,如果俄军同样以装甲部队迎战,可能要付出几倍战损才能挡住乌军攻势,但俄军没有这么做。

(豹2是好坦克,放不对位置也不行)

之前,部署在小托克马奇卡的俄军第70和291摩步团不仅构筑防御工事挖战壕,还在阵地前混合布设了大量地雷,多数是TM-62地雷。这是一种比较老旧的反坦克地雷,传统的圆饼形,重约9.5公斤,炸断履带不是问题,一般采用压力引信,也具有多数老式反坦克雷的共同点,那就是人踩上去没没反应,必须达到一定压力才能引爆。

(TM-62地雷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于是,乌军第47机步旅出动芬兰援助的豹2R扫雷坦克,在至少一辆德国“维森特”扫雷车的协同下,试图清理出几条可以通过雷区的道路,M2A2步战车和Maxx Pro轻装甲车则跟在扫雷车辆后面缓慢行进。可能是乌军业务不熟练,也可能是俄军地雷密度太高,总之3辆豹2R和1辆“维森特”,还有跟在他们后面的几辆M2A2全部成功触雷。发现乌军装甲纵队后,守卫的俄军也并非单纯依赖雷区作战,而是主动把坐标报给了后方。结果压上地雷的乌军,又遭到了卡-52武直的绞杀,在航空火箭弹攻击下伤亡惨重。

(芬兰支援的豹2R)

后来统计,至少6辆豹2A6坦克、3辆豹2R扫雷坦克、17辆M2A2步战车和1辆“维森特”扫雷车被击毁或遗弃。前后一两个小时,33旅和47旅就在这里损失了20%的重型战车。更让乌克兰和北约不能镇定的是,随后两个多月这类情况屡见不鲜,进攻的乌军装甲纵队连俄军主力都没看见,就提前陷在了雷区里,然后被俄军炮兵和巡飞弹挨个“开罐头”。

乌军只能用笨办法,连续让装甲部队沿着相同的道路进攻,甚至连时间也差不多,跟打卡上班似的,只为能避开地雷。结果就是俄军像玩塔防游戏,定时定点等着乌军坦克装甲车出现在指定地点,用反坦克导弹、巡飞弹和炮弹一个一个点名,罗博季涅北部的“装甲坟场”就是这么来的。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在地雷战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一方面是地雷多个串联,多次引爆易燃物,形成连锁反应从而扩大杀伤范围和燃烧效果。另一方面,将地雷和炮弹等简易爆炸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或数个巨型地雷,乌克兰军队的装甲纵队为了免受地雷的攻击,往往采取一字纵列行进队形,这时其车组行驶在多个巨型地雷阵上,前车引爆就会发生连锁爆炸,数条火焰从地下喷涌而出,乌军坦克纵队的后车即便此时倒车也已经来不及了,而位于队列中间的坦克则只能坐以待毙,前后已经被锁死,而且瞬间高温引发的二次伤害,甚至可能将乌军坦克的装甲夹层融化。

(另一个视角的小托克马奇卡外围乌军损失)

当然,也有乌军无法忍受这种愚蠢的行为,选择在前车被摧毁后离开道路,开进无人的野地里试图绕过去,结果没开出几十米就成功碾上地雷。少数没碾上地雷的幸运儿,在没有掩蔽的野地里也难逃俄军巡飞弹的精确打击。

西方装备不管用,乌克兰又把苏联的UR-77“陨石”扫雷车从仓库里翻了出来。这种扫雷车很有苏制装备简单粗暴的特点,扫雷方式是向雷区发射火箭,火箭后面拖两条扫雷索,里面的炸药爆炸后对地面形成冲击波引爆地雷,一次作业能开出60米长,6米宽的安全通道。在巴赫穆特,乌军就用UR-77清扫雷区,效果还算不错。

(UR-77正在发射扫雷火箭)

但从整体来看,以前的扫雷方式很难完全清除某个雷区的全部地雷。俄军常常在一个雷区中混合布设多种地雷,包括POM-3反步兵雷,这是跳雷的一种,触发后弹射到约1米的高度爆炸。与有名的PFM-1“蝴蝶雷”一样,这种跳雷以重伤而非杀人为目的,为的是增加敌方后勤压力,毕竟照顾一个伤员可比埋葬死者的成本高多了。

(PTM-1反坦克雷)

反坦克雷方面,除了TM-62俄军还大量抛撒塑料壳的PTM-1反坦克雷。这种地雷呈长条状,装药不过1.5千克,但也足以炸断坦克履带,同时塑料壳还让扫雷难度进一步增加。另外,还有以PTKM-1R为代表的先进地雷,这种地雷根据振动和声学模式区分目标,如果是坦克,就把战斗部抛射到半空实施攻顶,地雷还能远程激活或关闭,来躲过敌方的扫雷,用防不胜防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PTKM-1R不算贵,但能有效毁伤坦克)

地雷从来都是“布设容易,清除难”,如果在没有雷区地图或分布图,要完全清理一片雷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保守估计,乌克兰目前雷区面积约有17万平方公里,而乌克兰总共不过60万平方公里,接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都是雷区。

更糟的是随着雨季来临,无人打理的田地很快就会变成沼泽,泥浆会把地雷带到任何地方。这场仗打完,无论俄罗斯和北约谁输谁赢,单单是这十几万平方公里的雷区,乌克兰已注定输得一塌糊涂。

0 阅读:1

揽一身可爱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