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教齐王治国,君王后智破玉连环,女人执政对赵齐有何影响?

欲云谈史论今 2022-11-20 19:55:11

赵惠文王去世后,秦昭王为替范雎报仇,四处追杀魏冉。得知魏冉逃到了赵国,秦昭王先扣押了平原君赵胜,然后又派大军前往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刚即位,就突遭此等变故,赵人一时间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为了抵御入侵的秦军,赵人不得不向齐国请求救兵。

恰好,齐襄王去世,儿子齐王建刚刚继位。为了稳定政局,齐襄王夫人君王后被迫走出后宫,参与齐国之政。面对赵人的求救,君王后母子提了一个要求:必须让长安君来作人质,齐国才会发出救兵!

这一要求,其实并非什么过分条件。从春秋到战国,列国间为加强信任而互换质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可不想,这次却在赵国遇到了麻烦。

因为赵孝成王初即位,其母赵太后为了协助儿子,也出来主持政事。而长安君正是赵孝成王之弟,赵太后的小儿子!虽然长子当了赵王,可赵太后心里最疼爱的,还是小儿子长安君。听说齐人要求长安君去作人质,赵太后脸色顿时一变,断然拒绝!

为此,赵国大臣纷纷上朝进谏。说得多了,赵太后恼羞成怒,当朝宣布:“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作人质,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此言一出,赵国大臣果然没人敢再提此事了。

万马齐喑之际,左师触龙却突然求见赵太后。赵太后以为他又是来劝谏,盛气凌人地等着。

见到赵太后,触龙并没有劝谏,倒是先谢罪了:“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所以很久都没有进遏太后。现在担心太后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这才来求见太后!”

赵太后戒备心依然很重,面无表情地答了一句:“我现在只能依靠马车才能四处走动。”赵惠文王去世时不过四十四岁,赵太后的年龄不至于比他还大。不到五十岁的赵太后出行只能坐车,看来她的身体是不怎么好。

触龙听了,关切地问道:“日常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赵太后回答:“靠喝点粥罢了!”

“老臣近来也不想吃东西,就勉强自己走走,每天走个三、四里,才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体也舒服了不少。”

听到这,赵太后脸色缓和了不少,说:“这我可做不到。”

这时,触龙话头一转,突然提起另一件事:“老臣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又不成器。可老臣年老了,心里却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入宫做卫士,来保卫王宫,因此我冒死先来禀告太后!”

触龙这是想要来开后门啊,赵太后瞬时放松了心态,问:“好吧!他现在年龄多大了?”

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年龄小,但我希望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望着触龙,赵太后觉得有些搞笑:“男人也会这么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触龙故意强调说:“这可比女人疼爱得更加厉害!”

赵太后脸上笑开了花:“还是女人更加厉害!”

趁着赵太后高兴,触龙突然说了一句:“老臣私下里认为,太后您疼爱燕后胜过疼爱长安君。”燕后指的是赵太后女儿,已经嫁给了燕王。

听到触龙这么说,赵太后连忙否认:“您错了,这可比不上长安君。”

这时,触龙满脸严肃地说:“父母疼爱子女,就是要替他们作长远打算。当年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燕后走了后,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每回祭祀时却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家。’这难道不是为她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孙,世世代代在燕国为王吗?”

“是的。”

“从现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氏立国之时,赵国君主的子孙获封侯的,他们的后裔现在还有作侯的吗?”

“没有。”

“不单是赵国,其他诸侯子孙获封侯的,他们的后裔还有在侯位的吗?”

“我没听说过。”

触龙这才郑重其事地劝说道:“这大概就是封侯者在位时间短的,祸患就落在他们自己身上;封侯时间长的,祸患就落在他们子孙身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都不好吗?这不过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业绩。如今您让长安君显贵起来,得到肥美封地,赐予他丰厚的财宝,却不让他替国立功。有朝一日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老臣这才认为,您疼爱长安君不如燕后!”

听到着,赵太后幡然醒悟,答道:“好吧,就听您的安排派他去做人质!”

赵太后不顾国家安危,耍起了小脾气不愿送出小儿子,这让人们对于她的参政产生了怀疑。不过,很快赵太后就替自己挽回了颜面。

在齐国出兵救援赵国过后,二国的关系变得密切了。

一次,齐王建派使者来见赵太后,献上了国书。还没拆开国书,赵太后就先问齐国使者:“齐国年成还好吧?百姓平安无事吧?齐王还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有些不高兴:“下臣出使来见太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故意将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摆在后面吗?”

赵太后义正严辞地反驳道:“不是这样。没有好的年成,怎么养育百姓?没有百姓,又怎么会有国君?所以,问话哪有舍弃根本而先打听细枝末叶的?”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本;赵太后这番话说得很是有理。

听了这话,齐国使者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这时,赵太后却来了精神,又继续追问:“齐国有位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吗?他这个人,有粮食的人他分给食物,没粮食的人也分给食物。这是在帮齐王抚养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功业?叶阳子身体还好吗?他这人怜悯鳏寡,抚恤孤儿,救济贫困。这是在帮齐王繁育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他出仕?北宫家的女子婴儿还好吗?她为了奉养父母,至老未嫁。这是率民众奉行孝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她被封为命妇呢?以上两位隐士、一位孝女不能入朝,凭什么统治齐国、成为百姓的父母呢?于陵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治理其家,中不与诸侯结交,这是率百姓无所作为之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他?”

身为赵人,赵太后却对齐国风俗人情了解得如此细致,估计当时的齐国使者恨不能找到一条地缝钻进去!

在送长安君作人质这件事上,赵太后大失民望。可这次会见齐国使者,却在外交场合为赵国挽回了不少颜面。更何况,赵太后将百姓放在国君之前,也充分体现了她爱民重贤的治国理念。有了这么一位爱民的好太后,赵人还担心什么?

几乎与赵太后同时,齐王建之母君王后也主宰了齐国之政。

当年齐国遭遇灭国危机时,君王后从一堆下人中识出了逃亡到民间的齐襄王,两人因此私通,结成了夫妻。能在凡尘中辨别出一国之君,可见君王后的眼界不低。可君王后父亲却因女儿无媒而嫁,终身都不肯原谅她。但君王后对父亲没有怨念,即便是在后来显贵后,始终都没有失去儿女应有的礼数。

君王后私奔,有违礼节;但始终孝敬父亲,还是为她赢得了一片贤名。在齐襄王死后,君王后顺势走上了前台,协助儿子治国。

曾有一次,秦昭王派人给齐国送来一套玉连环,有意无意地向齐人挑衅:“听说齐国的聪明人很多,能否解开这个玉连环?”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互相碰撞,各种新鲜事务也层出不穷。这种解连环的游戏,在当时就比较流行,也是考验士人智商的一种手段。宋国名家学者兒说,就以设计各种连环而声名远扬。曾有一次,鲁人送给宋元公两套绳连环。宋元公叫来了兒说弟子帮忙,结果兒说弟子破解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则直接说不可解。设计这两套连环的鲁人听了后,由衷地佩服:“原本就是一个能解,一个不能解。这人没有打这结,却能知道它不可解,这是比我还厉害啊!”

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人,也是效仿鲁人:齐人不能解,说明齐国无人;齐人能解,那就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事关齐国脸面的玉连环,举国上下都极为重视。于是,朝中大夫纷纷上前试解。可面对复杂的玉连环,朝中上上下下的人都看了个遍,却没人能解得开。最后,君王后亲自出马,她二话不说,拿着锤子就把玉连环敲断,然后交还给秦国使者:“就用这种办法解开了!”君王后的解法,可谓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望着被暴力砸断的玉连环,秦国使者惊得目瞪口呆,慌忙回去复命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君王后的聪慧与豪气,确实不亚于男人。有这样的王后把持国政,齐国还有什么忧患?

赵太后与君王后,都曾把持国政,而且还留下了不少佳话。

然而,两位女性执政,究竟对两国的未来造成了什么影响?

赵太后执掌赵国之政只有两年时间,她于赵孝成王二年就不幸去世,时年不到五十。赵太后执政时,有两件事遭来了不少非议:她先是向齐国求救,却又舍不得放小儿子出去作人质;其后,又以三座城池换来了齐国名将田单,帮赵国攻打燕国。前一件事经触龙劝谏,赵太后能及时知错就改,说明她还算识大体、明事理。后一件事,引起了名将赵奢等人的强烈不满,幸亏被平原君给压制下去了。

整体上,这两件事还不算大错。

可赵太后见齐国使者时当面教导齐王治国,虽然挣得了脸面,却带来了后患。从此,赵、齐二国之间的关系疏远了。赵太后去世两年后,长平之战爆发。在战事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赵国向齐国借粮,齐人却不同意。虽说齐人是受到了秦国威胁——可赵孝成王初年秦伐赵时,齐国怎么就不怕秦国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赵太后教导齐王治国一事,深深刺痛了齐人吧?

与赵太后不同,君王后把持齐国朝政长达十六年。她奉行谨事秦国的原则,与诸侯交往讲究信用,极少参与诸侯之间的争斗。这样的对外策略,让齐国在最后数十年内都避免了兵祸。

可天下大乱之际,齐国坐视山东诸国覆灭,自己的下场又能好到哪去?

当秦军最终兵临城下之时,整个齐国都无人敢上前战斗。齐王建因此而投降,却被饿死在共邑(今河南辉县)的松柏林中!在君王后影响下,齐国甚至丧失了抗争的勇气!

由此可见,赵太后与君王后治国,对赵、齐二国而言,整体上都偏负面。

为什么会这样?

这并非是说女人不能参政,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女性都长期生活在深闺之中,对外部事务的了解相对闭塞。因此,即便是赵太后与君王后二人的私德并不差,可她们的战略视角相对狭窄,更多的是着眼于当前,而很少虑及长远。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明于细而暗于大”吧。

6 阅读:1440
评论列表
  • 2022-11-24 16:20

    齐赵之间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之仇了,齐王后能不计前嫌帮助赵国可是很了不起的,至于事秦不援助五国不是很正常么?五国差点亡齐,援助他们做啥,齐王一人死换齐地安宁也还好,只是秦朝灭亡的太快!

  • 2023-04-04 22:46

    齐人没实力去打,也不想挨打呀,偏偏其他国家搞一套失于秦取于齐的法子

  • 2022-11-23 22:26

    是魏齐吧,你还是多看点书再来吧!

  • 2023-04-04 22:42

    触龙说赵威后的故事现代有人研究认为是编的,整个故事的确是为了说教而说教。而赵威后本末之论,难道不是对齐王的不尊重和齐国内政的指手画脚?谁是齐国统治者,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而且举出四个人,是警告又是威胁,在齐王看来,赵国对齐国的“了解”的确深入。至于田单的三城交换,我觉得是田单自己要走,齐襄王在时就提防猜忌田单了,齐王建继位,这么一位功勋老臣,他也容不下吧,田单自己走,不仅是避免商鞅、乐毅的结局(他心里绝对很明白),而且还能为齐赵关系改善助力,何乐而不为?最后,为单这位国士献上无上敬意

  • 2022-12-07 15:07

    开头就错了,小编。

  • 2023-04-04 22:43

    有一说赵威后是齐湣王女儿,那她对齐国的关心和了解倒也情有可原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