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旅:对不起,避免主要消费群体流失是我的本能反应

微湄儿 2023-11-01 12:04:36

#优质作者榜#

一种观点认为,做过青旅前台工作的都知道,经常有三四十岁帐篷背包客和骑行者来住青旅。青旅老板不会拒客,年轻驴友非但不排斥,而且很乐意也很客气向他们取经,问路况,结伴而行之类的,其乐融融。北京一些青旅拒接「35岁以上顾客」,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之所以叫青旅是因为多数房间都是多人混间,这是以青春为纽带连接五湖四海的半理想化乌托邦,大受十八九岁的学生群体喜爱。它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青春,脱离了学生人群和青春招牌,它就不叫青旅,很容易异变成上世纪末车站附近鱼龙混杂的简易招待所,让人避之不及,谈何经营......

第二种观点基本认同,我曾在青旅做过志愿者,三十五岁以上还去住青旅的,一般经济情况跟刚出社会的小年轻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或者负债,这种人素质低且难缠,抽烟打牌不讲卫生,损坏器具半夜吵闹,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胡搅蛮缠,还爱搭讪年轻女性旅客。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拿个例来覆盖整体,也不能偷换概念。大家讨厌的从来不是穷人,而是低素质的人。在该问题下,这被特化为了某些低素质的中年人了而已。

这其中低素质的标签只是表象,而主要问题是年龄差异带来的不合,青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避免主要消费群体流失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歧视。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0 阅读:94

微湄儿

简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