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在解决唐中期藩镇割据上做了哪些贡献?

太璞石 2024-01-29 16:25:04

唐宪宗李纯执政末期虽然宠信宦官,迷恋长生,因为嗑药导致脾气暴虐,最终被宦官杀死。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历经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和宪宗李纯五朝,宪宗李纯是唯一一个在藩镇割据问题上取得实际成果的皇帝,这其实也是元和中兴的一个闪光点。

唐中期藩镇势力割据始于玄宗李隆基,正是他执政后期识人不淑,纵容地方节度使行使过大的权力,给予了滋生他们野心的土壤;同时因为募兵制取代了均田制和府兵制,导致了这些招募的职业军人欠缺戍卫皇权的概念,被地方势力贿赂收买、沆瀣一气,形成了一种相关依存、彼此依靠的利益纽带。

安史之乱后,各地军阀坐山观虎斗,默默发展自身的势力。枪打出头鸟,不论是肃宗李亨还是代宗李豫,都把矛头和精力集中在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匪首集团,无暇顾及地方割据势力,只能任由其野蛮生长。代宗即位初期,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之后陆续爆发了吐蕃军攻占长安之乱和平定安史之乱功臣仆固怀恩的叛乱。可以这么形容,这两朝,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

德宗李适上台后急迫想要削平地方藩镇势力,但画虎不成反类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泾原兵变让唐朝的皇帝再一次丢了老巢长安,之后德宗李适就开始放飞自我,对地方藩镇势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了老爹顺宗李诵,那更是连一刻都等不了,直接开始永贞革新,连永贞这个年号都没落实就被宦官撵下了台。

所以李纯上台之后,看到历朝的惨痛教训和经验总结,痛定思痛,励精图治,以太宗李世民和玄宗李隆基为榜样,希望唐朝能在自己手里中兴。

执政初期,李纯并没有急于对藩镇势力动手,而逐渐稳固自己的大后方。政治上,鼓励大臣谏言,自己虚心接纳,大力倡导为君推诚,为臣尽忠的君臣关系,在朝廷内外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空气;经济上,革新赋税制度,采用按照省份估算折纳的方式,减轻纳税者的负担;同时减免部分困难地区的赋税,裁撤宫中冗杂人员,继续杜绝德宗时期的进奉制度,禁止南方买卖奴隶,为国计民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军事上,李纯重用主张裁减抑制藩镇势力的大臣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人,提出坚决用兵的大政方针,为解决藩镇割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虽然李纯想要安稳发展自己的大后方,但他在朝堂上的政策法令、用人方式等,藩镇割据势力都能看出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种压抑的气压下,藩镇势力自然不能束手待毙。

即位初期,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就发兵叛乱,这个应该是老爹李诵留给他的即位礼物。要说刘辟叛乱当然是因为老爹重用王叔文导致的。彼时,永贞革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二王八司马为首的政治小团体正在对宦官集团发动猛攻,这时西川节度使刘辟想要趁二王和宦官相斗正欢的时候,谋取点福利,派使者找到王叔文游说想要将三川之地划为给自己,增加自己的地盘。但王叔文是个二愣子,正义感十足,一听这话,当即断然拒绝,还想要把来使杀了,还好使者跑得快,不然小命都得交代。

所以,虽然是李纯即位成为新朝,但父债子偿,旧朝账新朝算,气不过的刘辟起兵叛乱,不给我,我就自己强。但是这老哥只能说是实力匹配不上野心,起兵之后那是屡战屡败,最终兵败被俘,魂断长安。

大家相安无事的各自安好了数年之后,元和十年(815年),李纯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獠牙。彼时以淮西地区的彰义节度使、江州地区的淄青节度使地盘最大、实力最强,要打当然要打最强的,李纯当即表示先对淮西地区拥兵,一则是淮西举兵叛乱,二则是淮西战略地位重要。

为了更好地平叛淮西,李纯自然是准备充分。

首先当然是师出有名。这个好说,原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密不报丧,私自执掌兵权。朝廷派使者去吊唁,竟然拒不接纳,随后其子吴元济就举兵叛乱。这真是瞌睡了来枕头。

其次是平叛人选方面。所谓马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李纯一方面任用极力主张征讨淮西的宰相裴度。裴度出生官宦世家,为人刚强正直,知人善任。裴度举荐忠武节度使李光颜,李光颜也不负裴度的举荐,在淮西平叛方面屡立战功。另一方面,李纯任用宗室子弟唐邓节度使李愬,此人通晓谋略,擅长骑射,是统兵的不二人选,李愬最终也是直捣黄龙,一举生擒了吴元济。

最后就是后勤保障方面。这要得益于祖父李适在执政时期开创的进奉制度,这些地方节度使、州官吏进贡的财物让府库积蓄丰厚,自己多年的经营也让国家财力得到了长足的增长。打仗嘛,打的就是钱粮,李纯对此还是很有底气的。

最终不出意料,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突袭,吴元济兵败被杀。解决了吴元济的淮西叛乱,就该着手处理淄青李师道的问题。

李师道接手的是其父李纳的地盘,割据足有十二州之地,这可是妥妥的大军阀。在吴元济发动叛变的时候,李师道也没闲着。表面上摇旗呐喊助官军讨伐吴元济,背地里暗中支持吴元济。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李师道心里的小九九,他一方面希望吴元济和官军两败俱伤,坐收渔利;另一方面,他希望吴元济在明面上吸引火力,自己暗中支持拖垮官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说白了就跟美国怂恿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是一样一样滴。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吴元济这小子太不中用,扶不起的阿斗,才坚持了三年,就战败被杀。李师道一瞅,觉得大事不妙,赶紧争取坦白从宽吧,又是献地,又是质子,总之一句话,我错了,我要抱大唐爸爸的大腿。

但是后来一回神,自己有十二之州,兵精粮足,怎么能和吴元济那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相比,李师道觉得自己又行了,当即起兵反唐。但很不幸,大唐刚平定淮西,军势正盛,各地小军阀纷纷投效,李纯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李师道外有大军压境,内部主战派和主降派矛盾激化,最终李师道被下属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淄青等地也被朝廷平定。

可以说,宪宗李纯一朝在藩镇割据势力方面的贡献是前几朝不可比拟的,至少李纯在位时期,藩镇割据势力得到了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了显著地增强。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4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