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何非要打死六耳猕猴?孙悟空:六耳不死,我命休矣!

金宝讲故事 2024-01-03 14:01:22

在《西游记》的开篇,孙悟空可谓是凶残暴戾,此时的他从菩提祖师那学成了法术,又在东海龙王那里抢夺了金箍棒,若遇到不顺心之事,孙悟空必会操起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将对手敲成肉泥。

好比在孙悟空342岁的那一年,他就曾挥舞金箍棒将地府的两个勾魂鬼差打得稀巴烂,孙悟空甚至一不做二不休,仗着神通闯进地府耀武扬威,最后吓得十殿阎王瑟瑟发抖,任由孙悟空在生死簿上乱涂乱画。

随着孙悟空被如来用五行山镇压了500年,孙悟空开始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尤其是孙悟空皈依佛门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之后,他更是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然而在面对六耳猕猴之时,孙悟空却当着如来之面将六耳猕猴打得脑浆迸裂,这又该如何解读?

一、审时度势的孙悟空

不可否认,刚从五行山出来的孙悟空还有些野性,他不顾唐僧的央求打死了强盗,还在白虎岭顶着紧箍咒三打白骨精,最后被唐僧赶出了取经队伍。

历经了这件事,孙悟空改变了很多。的确,孙悟空乃灵明石猴,正所谓一窍通百窍,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一套降妖标准。那就是唐僧在场的情况下,妖怪一律不打死。此外,那些有后台背景的妖怪、被大佬看中的妖怪,孙悟空也会手下留情。

反观那些“三无”妖怪,孙悟空都是手起棒落,将他们除之而后快。好比黑风洞的黑熊精、号山的红孩儿被观音看中,而蜈蚣精则被毗蓝婆菩萨看中,孙悟空都做了顺水人情,将他们一一放走。再比如小雷音寺的黄眉怪、平顶山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这些妖怪的来历非同小可,孙悟也都网开一面。

然而,在遭遇六耳猕猴的时候,如来明明动了恻隐之心,孙悟空为何非要将六耳猕猴打死?

二、打死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如出一辙,两只猴子拥有一样的容貌、一样的法术神通、一样的金箍棒和紧箍圈。为了揪出谁是棒打唐僧的真凶,两个孙悟空拉拉扯扯先后去了南海、天庭、地府,最后在谛听的建议之下奔赴西天灵山。

如来启动了慧眼扫描,然后扭头对诸仙说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如来说完之后抛出法宝钵盂,将一个孙悟空压住,说时迟那时快,孙悟空冲到跟前,抡起铁棒劈头盖脸地朝钵盂下打去,六耳猕猴就这样被孙悟空活活打死。

值得一提的是,如来明显是想留六耳猕猴一命,毕竟六耳猕猴乃混世四猴之一,因此书中写道,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前面提到,孙悟空皈依佛门之后判若两人,有些脱胎换骨的味道,可孙悟空能给观音、毗蓝婆、弥勒佛、太上老君等大佬面子,为何却不给如来留面子?

一种解读之法非常有趣,不是孙悟空不给如来面子,而是六耳猕猴若不死,死的将会是孙悟空。

三、真相

原来“真假孙悟空”这一回出现了诸多前后矛盾之处。

1、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刚到西天灵山,如来就玩味地对众菩萨说道:“二心争斗来也。”如来的这句“二心争斗”表明六耳猕猴乃孙悟空的二心所化,而孙悟空有“心猿”之称,再次证明六耳猕猴只是孙悟空邪恶的一面。

既然如此,如来为何要编造一个谎言,说什么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都是混世四猴?

2、如来说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证明六耳猕猴有预知未来、洞悉过去的神通。既然这样,六耳猕猴必定预见了自己惨死雷音寺的结局,他为何又敢和孙悟空闹到西天灵山?

耐人寻味的是,直到全篇《西游记》落下了剧终的帷幕,吴承恩仍没有将以上两个谜团解释清楚,算是给读者们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自行补足缺失的剧情所在。

笔者认为,表面上看来,六耳猕猴乃孙悟空的二心所化,即孙悟空邪恶的化身,做了孙悟空敢想不敢做之事。实际上, 六耳猕猴正是孙悟空用毫毛所变,这样一来,六耳猕猴的法术神通、金箍棒和紧箍圈为何与孙悟空如出一辙也就能解释得清楚了。

当然,孙悟空哪里敢承认六耳猕猴乃自己的毫毛所变,毕竟一承认就认同自己犯下了噬师的死罪。

如来也想到了这些,于是喊了观音菩萨前去唐僧那说了一句“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猕猴也,幸如来知识,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这样一分析,就能明白如来将六耳猕猴压住后,孙悟空为何迫不及待地要将六耳猕猴打死。六耳猕猴之死代表着死无对证,六耳猕猴如若不死,噬师的孙悟空就会被定下死罪。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笔者的个人解读,只要讲得合情合理,都不乏是一种有趣的解读之法,这也是《西游记》百读不厌、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2 阅读:68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