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魏之战(下)

百年的驿站 2024-05-21 06:06:50

就在此时,西魏的左路军却被击败,高欢乘机收集散卒,再攻西魏。宇文泰迎战失利,看看天色已晚,只得撤退。高欢紧追不舍,西魏大将于谨率部立于路旁伪装投降。高欢不以为意,只顾往前猛追宇文泰。等到追骑过尽,于谨突然从阵后大呼攻击。东魏兵不明就里,大为惊扰,宇文泰这才逃回了关中,高欢也收军而回。

546年八月,高欢不顾部下的反对,又大举西进,围住西魏的冲要玉壁城, 四面攻打,并于城南堆积土山,欲乘高而入。城上正对着土山处原有两座高楼,守将韦孝宽再加木料,往上延接,往往高过土山,楼上又多积战具,俯射敌军。高欢派人对韦孝宽说:“你即使接楼上天,我也要穿地擒你!”就于城南改凿地道,城北再堆土山,日夜不停地四面攻打。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

韦孝宽于城内挖掘长长的堑壕,选战士屯于壕上,东魏兵掘到堑壕,就被擒杀。韦孝宽又于堑壕上堆积干柴,敌人如果藏伏于地道之中,就将干柴点燃后塞入洞中,外用皮排一吹,火势大旺,东魏兵都被烧得焦头烂额。高欢一计不成,一计又生,改用攻车撞城.这攻车锐不可当,城墙往往被撞坏,形势危急。韦孝宽忙命缝起布幔,用竹竿挑悬空中,攻车到东,布幔到东;攻车至西,布幔随西。攻车都被布幔裹住,无法移动。城外又用松麻缚于竿头,灌油点火,来烧布幔;城内则将长长的铁钩磨得锋快,看到火竿来了,远远地用铁钩一割,松麻都被割落。高欢大怒,又于城外掘地二十处,再将二十根巨大的梁柱一端埋入泥中,从下灌油放火烧柱,柱子一断,就轰然倒下,将城墙砸塌。东魏兵正要一拥而入,韦孝宽又迅速于崩坏处竖起了木栅栏,将敌军堵于栅栏外。城外百计猛攻,城内千方守御,高欢无计可施,只得派人去劝降,又被韦孝宽断然拒绝。东魏苦攻五十余日,士卒战死病死的有七万余人,都挖成一个大坑埋了。高欢气极病发,只得收军撤退,于第二年春天病死。两魏之战告一段落。

两魏之间的频繁战争,给生产力以巨大的破坏。洛阳到潼关路上,成为两大势力的决斗场,繁荣超过南朝国都建康的洛阳城,又一次化为灰烬。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南迁洛阳的鲜卑等族出现了汉化的趋势,而留居于平城一带的北方各族则出现了鲜卑化趋势。宇文泰与高欢都居于代北。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他主要依靠北方六镇的鲜卑流民,掌握了东魏的实权。因此,高氏政权始终是含有高度野蛮性的鲜卑政权。宇文泰则恰恰相反,他属于鲜卑族的宇文部,是一个汉化的鲜卑人。入据关中后,民贫兵弱,势力远不敌高欢,要想在关内站住脚,不得不依靠关西汉族,也就不得不力求汉化。这样,宇文氏所建立的,就只能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政权。就宇文泰与高欢个人来说,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都差不多,但由于两个政权的根基不同,西魏的政治要比东魏好得多,因此经过一系列战争,较为弱小的宇文泰终于在关西站稳了脚跟,为以后的周武帝统一北方、隋文帝进一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引文及主要参考资料】

《北齐书·神武纪》、《周书·文帝纪》、《北史·齐本纪》、《南史·周本纪》、《北齐书·高乾弟高昂传》、《北史·李穆传》、《资治通鉴·梁纪》等。

0 阅读:2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