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可悲的李适李诵父子⑴

百年的驿站 2024-04-19 03:27:43

自从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出都城长安以后,惯性所及,其儿孙们竟然一连几代都不得安宁:肃宗李亨是在跟着老爸逃亡的途中登基称帝的,代宗李豫皇帝的宝座尚未坐暖,又在吐蕃军队的逼迫下不得不仓皇逃亡,只不过逃亡的方向与爷爷、爸爸不同,一是向西,一是向东而已。代宗的接班人德宗李适呢,由于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已经十来岁了,因此无论向东、向西逃亡,他都有份,不同的是,当时他还不是皇帝,只是逃亡大军中的一员罢了。可悲的是,李适当了皇帝以后,企图抑制藩镇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虽然开初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却终因措置失宜、猜忌将领等种种原因而使战祸日益扩大,导致自己比玄宗、肃宗、代宗更加仓皇、更加狼狈地逃出了都城长安。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八月,反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兵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唐德宗李适下诏征发泾原(今甘肃泾川)等各路军队增援襄城。十月,五千名泾原将士冒着凄风苦雨,又饿又冷地途经京师长安,不少贫寒的将士还携带着子弟,希望在得到朝廷优厚的赏赐后,让子弟带回去维持生计——因为他们都认为,既然自己替朝廷卖命远征,那么,朝廷是一定会给予优厚赏赐的。哪知,别说额外的赏赐,连朝廷“犒赏”将士们的饭食,也只是粗糙的谷米和一点蔬菜,竟然连一块肉也没有!

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

这可把将士们激怒了,他们把饭菜踢翻于地,大声叫嚷:“我们出征,很快就要死于敌人之手,却连饭也不让我们吃饱,怎能与手持钢刀的敌人拼命?听说朝廷的琼林、大盈两座宝库里面,堆满了金银绸缎,我们何不自己去取!”这些话的煽动力实在太大了,因为自开元、天宝年间以来,政府赋税收入归于国库,而地方政府直接进贡给皇帝的东西则收藏在皇宫之中,供皇帝赏赐、挥霍之用,“琼林”、“大盈”就是皇帝收藏金银财宝的私人金库。自安史之乱后,随着国都长安的屡屡沦陷,这一原本属于国家级的“机密”终于曝了光,因此,皇帝还拥有一个庞大的私人“小金库”早已不再是机密了。于是,那些早已积蓄了一肚皮怨忿之气的将士们纷纷顶盔披甲,擂动战鼓,直向长安城内扑去。其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正在向李适辞行,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到队伍中,可惜已经迟了一步,再也劝阻不住众部属了。在这种情况下,姚令言索性加入了叛乱的行列。李适这才知道事态严重,急忙派人出来宣布:每人赏赐绸缎两匹。这微薄的赏赐更加激怒了众人,他们杀死了钦差宦官,当李适命令将装满金银绸缎的二十车赏赐物运来时,变兵们已经杀进了城中。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563)

0 阅读:3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