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病死前,张良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子孙2000年平安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5-21 11:25:33

前言

作为臣子,能否在侍奉君王的同时独善其身是门很重要的学问,在这这个问题上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历朝历代都相当多,足以让人们引以为鉴。

而要说历史上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厉害的臣子,一定有汉朝初年刘邦的谋臣张良,他可以说完全没有辜负“谋圣”的名号,将作为臣子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们都知道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对于那些功绩重大的功臣群体非常忌惮,不管是淮阴侯韩信还是淮南王英布都没逃过一死。

在这种状况下,其他功臣们的处境就显得非常危险,因此机敏如张良就想出了个一个办法来急流勇退,那就是让自己远离朝堂,除非刘邦主动找他。

一、出于国仇家恨反秦

和刘邦一起建立汉朝的这些功臣的出身虽然都是比较低的,但是张良绝对不算其中之一,他是先秦贵族出身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灭掉了六国,而六国之中最先遭殃的就是离秦国最近的韩国,更何况在秦昭襄王时期,韩国就已经被秦国打到了半残的程度。

因此韩国灭亡得可以说相当没有难度,而原本韩国的那些贵族和官员以及他们的后裔们也就对此事耿耿于怀,会想方设法给秦国找麻烦,张良就是其中一员。

张良的祖上就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张开地曾经当过三代韩王的丞相,父亲张平也当过两代韩王的丞相,张家在韩国的地位可以说相当尊贵。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张良入仕之后也会逐渐接过祖父和父亲的衣钵为韩国效力,但是还没等他到这个时候,韩国就已经灭亡了。

不得不成为了秦国子民的张良当然不服,于是带领全家和全部家当投身了反秦的事业,甚至暗中培养刺客准备通过刺杀秦始皇来让秦国内乱,韩国趁机复国。

于是张良就暗中招募了刺客,准备趁秦始皇东巡的时候行刺,但是秦始皇经历了多次暗杀,对安全早有防备,因此张良的刺杀行动不幸失败,只能逃亡。

但是这次失败同样让张良反秦的意志更加坚定,而一次偶然的机遇,张良得到了姜太公所著的《太公兵法》,在认真研学之后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从此之后,张良意识到反秦不能仅通过刺杀秦始皇,而是要通过推翻秦朝的统治,恰好当时百姓在秦始皇的压迫下远胜怨声载道,人人都骂秦始皇是个暴君。

在此局势中,张良认为自己的时机即将来临,于是在秦二世登基,百姓因为受压迫已久纷纷起义的时候,张良也开始选择自己的良主辅佐灭秦。

最开始的时候,张良其实是打算投奔自立为楚王的景驹势力,但是当他行进到了下邳附近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在这里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的刘邦,两人可以说一见如故,于是张良的命运就此改变。

二、辅佐刘邦

刘邦当时虽然顺时而为跟着一起揭竿起义,但是跟随他的人大部分毕竟只是他从沛县带出来的班底,实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及其他已经做大做强的势力。

因此刘邦当时就处于一种求贤若渴的状态,后来刘邦说自己会任用人才,其实也是因为刘邦刚开始的时候手下的人才属实是不多。

见到张良之后,刘邦非常真诚地将张良拜为军师,事事都询问张良的意见,而张良也用自己通过《太公兵法》学到的见解对刘邦提出建议。

张良从前也不是没有劝过别人,但是其他人往往都对张良这个无名小辈不屑一顾,然而刘邦却对他相当尊敬,他对刘邦提出的那些建议刘邦也都非常愿意接受并进行使用,因此让张良坚定了辅佐刘邦的信念。

在此之后,张良和刘邦之间就一直相当君臣相得,刘邦虽然是他那支起义军的首领,但是作为平民出身,即使刘邦有拜名师学习过也终究难以摆脱身上平民见识短浅的局限性。

而张良在担任军师的同时也是一个规劝刘邦的角色,因为张良的家族即使已经没落,但是曾经也是一个国家顶尖的名门,张亮受到的教育就是不一般的。

当时的刘邦还没有后来的眼界,还是一个非常顾眼前利益的人,在攻破城池之后顺理成章地就想要钱多财产占有美女。

但是张良却知道想要成大事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平时攻占小城的时候这样无关紧要,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刘邦还想为所欲为就不行了。

于是张良对刘邦屡次劝谏,让刘邦意识到了进入咸阳之后汉军和从前就不一样了,刘邦从此以后不是小打小闹的起义军首领,而是能争夺天下的王者。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挺听劝,他认为张良说的十分有道理,于是不仅自己戒骄戒躁,还下令让全军进入咸阳之后都安安分分的,积累了很好的口碑。

三、急流勇退

在此之后,刘邦就和项羽展开了决一死战,最终以汉军胜利、刘邦建立汉朝告终,张良的智慧和计策在其中可以说功不可没。

但是大汉建立并不意味着乱世迎来了终结,刘邦成为了这么大一个帝国的皇帝,但是皇帝也有着皇帝的忧虑,那就是怕被夺权。

更何况刘邦还是开国皇帝,那些他从前非常信任的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和部下们反而成为了他最忌惮的人,让他即使坐在皇位上也睡不好一个觉。

最开始的时候,刘邦还没有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但是聪明如张良却已经察觉到了刘邦的不安,鉴于历史上的那些例子,张良果断选择了急流勇退。

其实按照张良的功绩,他是值得封一个王的,但是张良仅要了一个次一等的侯位,被封为了留候,享受了相应的荣华富贵,之后远离朝廷,常年称病不出。

这样一来,张良就同时将同为开国功臣的其他人以及刘邦挡在了门外,自己独善其身,不管发生多大的时候都牵扯不到他。

可以看出张良其实是相当富有智慧的,他辅佐刘邦这么多年早就已经看出了刘邦的多疑。

当年刘邦被韩信威胁,不情不愿地让他当了齐王,张良就已经知道了即使楚汉战争结束之后也免不了对功臣群体的异常血洗,因此早早就给自己想好了后路。

结语

果不其然,之后不管是战功赫赫的韩信还是彭越,亦或是看他们俩被收拾之后恐惧造反的英布,最终都逃不过一个死,而萧何、陈平这些深入朝廷的文臣也免不了通过各种方式向刘邦表示了忠诚才能保住一条命。

可见张良的眼光是非常毒辣的,以退为进,虽然在当时他一人受委屈了,但是却保住了家族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0 阅读:0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