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毫无胜算的“老破小”位置,老板却做得风生水起,超级赚钱

开店的笔记 2024-05-08 20:17:22

昨天说到了一个小店,从知名度角度,可以分四个层级:普通人,二三线明星,一线明星,国际巨星。如果说昨天文章的案例是二线明星的话,那今天说的这个店就算是三线明星。

别瞧不起三线明星啊,好歹也是明星,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水平。需要底蕴,需要内涵,需要坚持,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位置差得离谱

这个店是一家开了22年的湘菜馆,离我很远,25公里,我是通过一些种草视频推荐去的。虽然算不上苍蝇馆子,但是这样的“老破小”挺吸引我的,我觉得这种店铺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种地方的东西一定不会差。

先说这个店的位置。如果从选址的角度看,这店铺打分一定非常低:门口有大柱子,头上有高压线,旁边是高架,马路中间还有隔拦,商圈更是不值得一提,这不是个商圈,而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社区一角,前后左右都是破旧的老小区,而且整个区域是一个衰落工业区,武汉的青山区,武钢所在地。你可以想像这里的老旧和衰落。

各位可以看看图片:

让你在这里开一家客单价不便宜的饭店,我估计你死也不敢吧。我也不敢。门口要人流没人流,附近要消费潜力没有消费潜力,都是老头老太太,怕一年也不会进店一次。

迟早要凉?

这个店为啥生意可以很火爆?

答案其实昨天就透露了,因为它做到了”三线明星“,在整个区域是有名的,甚至在武汉都是有名的。生意不靠附近的顾客,或者不主要靠附近两三个小区的顾客了。很多人像我一样,是开车二三十公里前来种草打卡的人。

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这种生意的可持续性,觉得迟早要凉,因为这样的顾客消费频次太低了。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像我这么远,去过一次,下去吃就可能是明年甚至后年了。

但他我认为是可以一直好下去的。为啥?

1,曝光量太大,因为人口基数大,即使是频次少的顾客,因为盘子总量大,也够一个小店消化很长时间。要知道,武汉是千万级人口城市啊。

2,即使这样有知名度的店,消费主力依然是附近10公里范围内的,而不是二十甚至三十公里以外的人。武汉青山区虽然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但是这个区还有几十万人口呢。对于一个小店来说,足够了。

3,宣传是个持续地细水慢流的过程,而非运动式的,搞一次就不搞了。这个宣传包括顾客或者大v的主动种草推荐,口碑推荐,朋友推荐,也包括老板的主动宣传,主动宣传是可以控制节奏的,生意好就少宣传店,生意差,就多宣传。我相信有些达人的推荐是收费的,尤其是在早期。我看到有一位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应该也是他家老顾客,就住店铺附近,连续两三年给他家宣传,每次视频都有四五千个点赞,曝光量也不得了。

做的是良心生意

菜品味道到底如何?

我点了三个菜,都是老板或者吃客推荐的,这个卤味听老板说是必点,是招牌。

说说我的体验:

1,家常味道,但不是很出众。所有菜系里面,我最喜欢湘菜,所以吃过很多湘菜馆,它这个味道顶多也是中等偏上。我附近两家湘菜馆味道都比这强。但,我没有吃所有菜品,而且第一次来,这样的评价个人色彩比较强,也可能并不完全客观。

2,量挺大。每一份菜品都是扎扎实实的一大盘。这个挺重要的,很多人很在乎。尤其是这种聚餐性质的面向中年人的店。

3,用料我觉得比较讲究,做的是良心生意。比如肉丸,入嘴就知道用的都是比较好的肉;田鸡,大小均匀,切掉了爪子,一咬就烂。没有放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吃起来感觉很放心。有些时候,味道可能不那么重要,健康更重要。

4,价格不便宜哦。人均至少90,我们三个菜,将近260块。我附近一个家湘菜馆,味道非常不错,人均60。但房租我估计是他的很多倍,装修也比他好很多,生意还没他好。他这个位置的租金,相对于营业额来说,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吧。所以,这是一个盈利能力超级强的铺子。

做时间的朋友

这样的铺子能做起来,有些重要的基础条件:产品不能差,品质不能差,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坚持,有一帮自己的忠诚粉丝。并且,经营的时间要长,长到顾客把你当朋友,长到顾客可能忘了你,过几年又想起你,发现你居然还在,而且还是一如即往的好,就跟个邻居大哥一样。

这样的店铺,可能承载的是一代人的记忆。这种情感的东西,有时跟菜品都没关系了:这样一个老地方,大家都习惯时不时去那里,和家人,和老同学,老朋友,发小聚一聚。有个顾客就留言说:小时候读书就常在这吃饭,那时自己还是个孩子,现在又带着自家孩子来吃。

老板挺会做生意的,门口有个冰箱,冰棒免费吃,不限量,夏天的时候,还有服务员专门送到桌前。虽然里面只有一种冰棒,而且是最便宜的那种,但是好感顿增,记忆深刻。

我在想,我们如果住附近,经常来吃,我女儿就会经常吃到他家的免费冰棒,因为免费,敞开肚子吃,长大了,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回忆。有这样的回忆在,来这个店就不仅仅是吃饭了,而是回忆童年时和老爸老妈一起度过的那些的幸福时光。这个店应该挺多这样的老顾客。

我最老的一家甜品店已经快10年了,在一个中学旁边,当年十四五岁的孩子们,现在也都已经二十四五岁了。有些孩子还加了我们微信,有一次,一位女孩微信里告诉我老婆,说她现在在读研,还经常点我们家东西吃。马上要去外地实习了,怕吃不到我们东西。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们也感叹时间的美好和残酷。他们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却从青年到了中年。

能被时间留下来的老店,是许多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值得珍惜!

0 阅读:11

开店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