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公安部长去世,毛主席忽然问:曾山怎么样?周恩来心领神会

广洲谈过去 2024-04-12 11:14:33

1972年3月26日,新中国第二任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因罹患胃癌,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随着谢富治的病逝,公安部部长一职出现空缺,由谁来接替他担任这一职务成为党中央领导人需要重点思考部署的问题。

参加完追悼会以后,周总理特意找到毛主席,向他请示新任公安部部长的人选事宜。

面对周总理所提出的几个参考人选,毛主席都是想了想,然后无奈地摇了摇头,直接予以了否定,一时间,周总理竟也再想不出更为合适的人选了,这时,毛主席忽然问道:“你觉得曾山怎么样?”

周总理先是一愣,继而心领神会,笑着说道:“还真是,我怎么没有想到他呢?我马上去亲自和他谈谈!”就这样,公安部部长的人选似乎已经确定下来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让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满意的曾山最后却没有如约上任。

曾山是谁?他为什么会入选?又为什么会爽约?这个空出来的公安部部长的职务最终又花落谁家了呢?

满门忠烈

曾山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革命家,作为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

在大时代的潮流之中,曾山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同他那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密不可分,对于曾山来说,自己的原生家庭不仅是生长哺育他的摇篮,更是激励他不断前进的红色起点。

1899年12月,在江西省吉安县白沙锦源村的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父亲曾彩芹爱惜地为他取名为曾山,希望他这一生可以像高山一样伟岸坚挺。

小曾山在父母的疼爱与关怀中慢慢长大,也渐渐懂得了这个家的不平凡:他的父亲曾彩芹名义上虽然是一个教书先生,可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地下革命者,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地向我党传递重要情报;而他的母亲也同样深明大义,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正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曾山和他的兄弟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得到了良好的革命启蒙。

然而,在那个至暗至黑的年代里,革命形势是极为惨烈的,每一位革命者都做好了随时随地为革命献身的准备,曾山的父亲便是如此,为了给党传递更多有效情报,他无数次身犯险境,曾三次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惨死狱中。

父亲的壮烈牺牲带给了这个家庭巨大的悲痛,但是他们很快便擦干了眼泪,母亲康春玉凝望着孩子们,大义凛然地说道:“孩子们,你们要像你们的父亲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们兄弟三人相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哥曾延生和嫂子蒋竞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工农革命的运动之中,革命失败后,他们夫妻俩同赴刑场,用鲜血浇灌出了最美的爱情。

小弟弟曾炳生也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不幸牺牲,当时的他才只有23岁。

眼见着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自己而去,曾山的心中所激起的不止是国仇家恨,更是奋斗到底的决心,此时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着革命低谷,刚刚入党的曾山没有丝毫动摇,他只身南下,主动参加到广州起义的队伍之中。

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山听从党组织的安排,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吉安,继续组织领导那里的革命运动,并于1930年10月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第一任主席,在赣西南地区成功掀起了苏维埃运动的高潮。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惨遭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在此危急时刻,曾山主动提出留守苏区,以代理江西省委书记的身份指挥游击战争,目的便是吸引敌军注意力,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曾山顶着巨大的压力,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士们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几场恶战下来,可谓是九死一生。

可即便如此,曾山也从来没有退缩过,在母亲的支持下,他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重新找到了党组织,为了心中的理想而继续奋斗。

骤然离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曾山第一时间从苏联赶回了祖国,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之中。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曾山被任命为新四军驻江西办事处主任,协助项英、陈毅等人开始组建新四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江西地区的抗日民主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同室操戈,新四军遭到重创,这一次,曾山再度临危受命,他被任命为华中局委员兼组织部长,担负起建立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班子的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敌我力量的此消彼长,我们的作战模式也由此前的游击战转化为大兵团运动战,当此情状下,后勤支前工作提就变得尤为重要起来。

此时,身为华东财委书记的曾山专门负责华东解放区后勤和财经工作,为了保障前线供给,他几乎想尽一切办法,组织了大量物力、人力支援前线。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这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前线战场急需大量的弹药、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在那段时间里,曾山夜以继日地在淮海战场上奔忙,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出来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同老一辈革命家们一样,曾山继续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他历任国务院商业部长、交通部长、内务部长等职,为祖国建设殚精竭虑。

对于曾山的忠诚与能力,党中央向来是予以肯定的,毛主席也曾多次公开表扬过他的工作,甚至还亲自接见过他的母亲。

1972年3月,原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因病去世,部长一职出现空缺,当周总理将心中的几个替补人选说给毛主席听时,他竟然都一一否定了,然后,他忽然说道:“你觉得曾山怎么样?”

听到毛主席提起曾山,周总理这才回过神来,他心领神会地说道:“主席不提,我差点儿忘了,曾山是个好同志,由他来接替公安部部长一职,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我这就去找他谈谈!”

同年4月初,在陈正人的葬礼上,周总理见到了前来吊唁的曾山,一番寒暄之后,向他转达了党中央计划任命他为公安部部长的想法。

听到这个任命之后,曾山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认真地回复道:“请党组织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周总理满意地点了点头,环顾四周,无限感慨地说道:“这阵子,有好多老战友都去世了,你呀,也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才是!”

总理的话让曾山也不禁感伤起来,但他随即故作轻松地说道:“总理放心,我这身子骨还硬朗得很!至少还能为国家再奋斗个几十年呢!”

望着曾山一脸红润的气色,周总理欣慰地笑了。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以后,曾山的家里却传来了噩耗——曾山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曾山的骤然离世让很多人都感到无比震惊,当周总理接到这个消息时,他一瞬间呆住了,默默地望向放在桌子上的那张尚未发出的调任令,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最佳人选

曾山的不幸去世让周总理倍感痛惜,这也使得他更加重视起那些老干部身体状况,为此,他特意指示有关部门,要对当地的副部长以上的高级干部普遍进行身体检查,并改善他们的就医条件,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情况,此类悲剧绝不能再发生了。

在周总理的关怀慰问下,那些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让他老人家那颗紧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而公安部部长一职的悬而未决还是让他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名字付现在了周总理的脑海之中,他一拍桌子,笑道:“我怎么才想起他来呢?”

周总理口中的这个他不是别人,就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开国少将——李震。

李震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1914年出生于藁城县(今藁城市)庄合村,成年以后,他来到北平求学,在此期间他受到了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自发地加入到学生运动中,在革命的历练中迅速成长起来。

1937年,23岁的李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便被党组织派往山西参加革命,凭借着一腔爱国热血,他奋不顾身地奔赴战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震都拥有着出色的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李震被任命为重庆总工会主席,第十二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并于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967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安部的职能作用,党中央任命李震为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协助部长谢富治做好公安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

任职期间,李震从实际工作出发,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切切实实地做出了许多成绩。

1972年,自从谢富治因病住院以后,公安部的具体管理工作实际上都是由李震来代为管理的,因此上,由他来继任部长一职,实在是最佳人选了。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提议之下,党中央最终决定由李震来担任公安部部长一职。

而李震呢,确实也不负众望,自担任部长之后,他更加克己奉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做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结语:

仅仅是公安部部长一职的选定便充满了一波三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党在重要工作岗位任免上的高度重视,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0 阅读:32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