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易猝死的人,有4个共同点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4-05-02 22:52:12

一名中年男子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办公,一个又一个的深夜,他早已习惯了熬夜工作,旁边的烟灰缸里,已经满满都是烟头,漫漫长夜,为了提神,他往往是烟不离手。

但是长期这样熬夜,死神早已盯上了他。

突然出现的剧烈胸痛,让他意识到情况不对,他用手捂着胸口,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他就倒了下去。

当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即便马上送到医院进行急救,但还是无力回天,家人难以接受现实,尸检结果最终证实,男人就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猝死。

猝死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一种疾病,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生猝死,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

遗憾的是,这名男子被送进医院的时候早已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猝死很可怕,即便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但如果缺少一定的医学常识,不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除颤仪,也很难能够挽救生命。

因为黄金抢救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等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出动到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也很难做到4-6分钟,除非是在医院内发生的猝死。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人数高达3.3亿,其中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5万。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易猝死的人,往往有4个共同点。

1、基础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猝死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并非没有任何征兆。

很多人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那么这些人猝死的风险更高。

根据研究,在猝死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最为常见,占比约38%;心脏病占30%,糖尿病占23%,其次是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大家可以发现,在导致猝死的元凶里,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牢牢占据着前三,所以,如果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要格外警惕猝死发生的风险,一定要积极控制原发病。

2、一半以上的猝死者“过于激动”、“过于劳累”

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猝死者生前“太激动”、“太劳累”。其中,情绪激动的猝死者占比26%,过度劳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还有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问题来了,为什么过于激动和过于劳累会导致猝死呢?

情绪过于激动,很容易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血压可能会在瞬间升高到极点,长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那么猝死的风险是很高的。

至于过于劳累,人在劳累的时候,身心俱疲,无论是免疫力还是心脏功能,都会受到严重打击,时间长了,发生猝死的意外也就很高了。

3、30-63岁,更容易猝死

在5516名猝死者中,30-63岁的人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我们可以以50岁为界,30岁-50岁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身体各个器官都可能处于一个过度应激的状态,那么时间长了,猝死的风险也就高了。

而50-63岁,由于衰老,导致疾病发生的风险也会升高,由于有疾病基础,导致猝死的风险也很高。

既然衰老会导致猝死风险升高,那么63岁以上的人猝死风险应该更高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健康,他们会听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由于坚持科学的治疗,反而会降低猝死的风险。

30-63岁,之所以猝死的发生率高,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对健康的忽视,即便出现不舒服了,也不愿意去医院看病。

4、有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人群,猝死风险更高

猝死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酗酒、熬夜、缺少运动、吸烟、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1 阅读:365

医学原创故事会

简介:我们是患者的暖宝宝,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