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大陈海域人工鱼礁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浙江融媒体 2024-04-28 13:50:17

今天(4月27日)上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组织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椒江大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汇报,审阅了项目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据悉,椒江大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投放2200套锚礁系统、8套台礁系统,建设水下监控系统及海上浮标1套。此外,还设立了海洋牧场示范区标示碑。

“投放人工鱼礁、开展增殖放流等举措,旨在以保护和增殖为抓手,切实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问题。”椒江区农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少华说,“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在获得海事部门许可和通航保障情况下,我们还按照工期进度倒排时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沉入海底的人工鱼礁,为它们搭建了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其实,这项构筑“蓝色粮仓”的工作,椒江自2004年起就在逐步探索推进。此次的椒江大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是椒江建设的第四期人工鱼礁工程。

(采访对象供图)

记者了解到,2004年至2007年开展的人工鱼礁一期工程中,椒江投放人工鱼礁5.47万空立方米,投礁海域面积81公顷;2013年至2015年开展的人工鱼礁二期工程中,椒江投放人工鱼礁7020空立方米,投礁海域面积1.32公顷,并建成了5个藻场带;2013年至2016年开展的人工鱼礁三期工程中,椒江建成36组网箱式和浮筏式浮鱼礁,最终形成了人工鱼礁4.33万空立方米。

4月12日,省委书记易炼红来到椒江区调研,“发展海洋经济”正是其中一个主题,并指出“黄鱼养殖是富民产业、强岛产业,要以养殖技术创新为支撑,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养殖产业品质更优、技术更强、规模更大”。

(采访对象供图)

黄鱼养殖等基地,就分布在这些人工鱼礁工程的周边海域。它们的建成,为助力黄鱼养殖、探索碳汇交易、发展海洋经济等夯实了生态环境基础。

“从去年建成的水下监控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资源量明显提升。”胡少华说,这也增强了周边海域养殖户们的信心,激励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在吸引外地养殖户来此投资发展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展深远海养殖项目。

这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目前,椒江正在谋划建设大陈黄鱼产业大脑平台(溯源认证体系)。”胡少华说,一方面可以助力推动养殖升级、三产融合,提升海洋渔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助力村集体资产壮大和渔民增收致富。“在既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整体规划,进一步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来源:望潮客户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