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瓞绵绵,闲趣说瓜子

大道知行 2024-03-02 13:29:59

瓜子不仅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吃的零食,也蕴含着“瓜瓞绵绵”的吉祥寓意。

宋代,随着西瓜的广泛种植,西瓜子没有被浪费,加盐炒熟后就是物美价廉的零食。人们还培育出了专门用来收获瓜子的籽用西瓜,俗称“打瓜”,瓜瓤酸涩,瓜子却大而饱满。打瓜瓜子有“南红北黑”之誉,江西信丰的红瓜子、甘肃兰州的黑瓜子都是著名的土特产。

“寻常几颗西瓜子,嗑向朱唇便耐看”,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大凡提到“瓜子”,指的基本都是西瓜子。小小的瓜子不易饱腹,尤其受到闺中女子的喜爱,既能闲时消遣,也能作为两情相悦的标志。“拾得春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越罗衫袖笼瓜子,玉齿分明度与人”,诸多旖旎情景,都和唇齿之间的瓜子密切相关。

《红楼梦》里写到了“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丫头们)磕了一地的瓜子皮”等场景,但在第六十四回中出现的“瓜子儿”却不是食物。“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却是芳官输与晴雯,芳官不肯叫打,跑了出去”,这里所写的“瓜子儿”是游戏赢家击打输家身体部位的惩罚手段,否则不会出现“芳官不肯叫打”的描写。

《醒世姻缘传》详细地写了“打瓜子”的玩法:“寄姐说:‘我输了,给你一个钱;你输了,打你一瓜子。’……一连掷了几个对,把狄希陈的胳膊,寄姐一只手扯着,一只手伸着两个指头打。”

我们现在吃的“瓜子”,基本以向日葵的种子葵花籽为主。向日葵原产于美洲,约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当时主要作为观赏花卉,到了清代中晚期,才有了食用葵花子的记载。

◎本文原载于《今晚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