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陕北插队,女知青爱上小4岁男孩,52年后带儿子到陕北找爹

肖寒先僧 2024-05-12 20:47:56

当年在陕北插队,女知青爱上小4岁男孩,52年后带儿子到陕北找爹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本我在上海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可随着爸爸的倒下,这个家就彻底地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先是妈妈离家出走,后是叔叔去了香港,紧接着传来爸爸去世的噩耗,家里就剩下我和奶奶,爷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一时间,这个家似乎就要彻底地进入绝境,可奶奶不甘心,在她看来,只要这个家有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坚持到东山再起。

那年秋天,6岁的我被送到位于江苏南通市的一个小村庄,收留我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奶奶说这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姑,但此时此刻起,我必须喊表姑“妈妈”。

原本这个家就有四个孩子,我的到来,受到了哥哥和妹妹的排挤,尤其是只有四岁的妹妹,她一点都不喜欢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沉默寡言的,一个劲地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在1967年的时候,积极地去报名参加了知识青年下乡,就因为听了一次延安这个词,就选择到延安插队。

16岁的我,个头很矮,可胆子很大,一个人坐火车到南京,之后又和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到延安插队,路途遥远,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到目的地李沟村。

这是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村庄,刚到的第一天就后悔了,这里的农村条件,比起南方要差得很远,尤其是我了解到这里的人一辈子也不见得会洗一次澡的时候,哪怕是冬天,都能闻到那股难以接受的气味。

我们当时到李沟村插队的只有四名同学,且只有我一个女生。

其实在路上的时候,就被人问到我家的情况,可我选择了隐瞒,也许是因为没有撒过谎,所以说的话到处都是漏洞,当然我的这种行为,导致同学们很不满意,开始孤僻我,哪怕到了李沟村,也不受人待见。

从小到大,我没有吃过苦,不管是跟着爸妈还是在表姑家里,家里条件都不算太差,可到李沟村,真的让我的世界被颠覆了。

在当时,没有选择,队长李月平叔叔,是一个很善良的中年人,他对我很好,还让我和他的女儿李丹住在一起,平时吃喝都在李叔叔家。有时候那些知青对我冷嘲热讽,都是李叔叔帮忙劝说。

因为身上有着不服输的精神,所以在别人看来我这个南方小姑娘干不了农活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激起了心中的好胜欲望,哪怕双手都是血泡,哪怕双脚疼得不能走路,可还是坚持,正因为我的坚持,慢慢地得到了尊重,尤其是和我一起来插队的其他三位男知青。

时间一天天过去,慢慢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感觉陕北人挺有趣,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当然,这种爽快的性格,有时候开的玩笑我是接受不了。

和我一起住的李丹有一个哥哥,叫李建平,长得英俊挺拔,就是不识字,他的性格很内敛,虽然在一个院子住着,但从来不主动和我说话,甚至见了面都是背着身就离开了。

我觉得李建平很有意思,有一次故意拦住李建平和我聊天,问他:“为什么不和我主动讲话?连你也看不起我吗?”

李建平紧张得双腿发抖,再三追问下,李建平说:“你长得很漂亮,皮肤很白,我不敢和你讲话。”

李建平性格内敛,人也善良,再加上长得帅气,处在青春期的我,自然对他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好感,只不过当时要是光明正大地谈恋爱,可能会引火上身,不过我对李建平的喜欢,从未抹去。

1971年,20岁的我想给自己过一个生日,李建平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公鸡给我做的吃了,这件事让李建平的妈妈很生气,和我大吵一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我感觉和李建平的妈妈吵架,就像是婆婆和儿媳妇之间的那种吵架,最后还是我的妥协这件事才平息。

最了解我的莫过于李叔叔,有一次在田里干完活休息的时候走过来问我:“想不想留在陕北?给我当儿媳妇?”

平时胆子挺大的我,此刻却鸦雀无声,除了害羞,最主要是不敢回答。

李建平在我跟前很听话,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我终归不是陕北人,迟早是要离开的,在1972年的时候,也不知道表姑用了什么办法,让我回到了江苏,并且和奶奶见了面,在离开前,我让李丹和去她的窑洞睡,然后把李建平叫了过来,想要道别。

那晚,我们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连行李都没收拾就选择离开,李建平哭得很伤心,在我走远后才喊道:“记得回来看我。”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52年之久。

回到江苏后没多久,我怀孕了,这把表姑吓得够呛,表姑和奶奶的建议就是不能留下这个孩子,可我想到李建平的哭着的样子,还是决心把孩子留下来。

奶奶没辙,把我带回到上海,最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件事一直都是保密的,等到孩子六岁的时候才被邻居知道,此时的我也在一家银行工作,每天繁重的工作,让自己无暇照顾孩子,最后还是年迈的奶奶把孩子照顾大。

随着奶奶的离世,我得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当然那个时候我有出国的机会,可最终还是放弃了,是我堂哥写信告诉我的。

因为对李建平的思年,我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哪怕闲言碎语不少,可在我心里,只要保留心中那份爱就足够了,孩子也能理解我,这更加给了我信心。

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退休在家的我无所事事,其实很早就想回陕北找李建平,但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应该早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去肯定不合适,直到去年一场大病过后,觉得自己再不去,可能就没机会了。

和儿子商量后,儿子乐意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想法,我们母子俩在今年一起回到陕北,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我,直到说出当年的一些琐事才回想起来。而李建平的消息我也知道了,他现在儿孙满堂,不过老伴几年前就离世了。

等我到了李建平家,他对我的出现很欢迎,看着眼前已经年过半百的儿子,觉得和自己有几分相似,问道:“这是你儿子吧?”

我说:“这也是你的儿子呀。”

其实我无意打破李建平现有的生活,事情总归有个结局,他认这个儿子我很开心,不认我也无所谓,我们娘俩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李建平的孩子识大局,最终决定认这个哥哥,不过我们在聊天中也知道,李建平的子女生活过得一般,我儿子有本事,给了他们一笔钱,也算是给弟弟妹妹的礼物。

这次见面,只有十多天的时间,但我这辈子,感觉值了,儿子说他以后还会回去,我没有回答。

1 阅读:373

肖寒先僧

简介:用独特的视角评析众生百态,认真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