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官宣:新冠不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美航班增至每周12班

桌子观 2023-05-06 16:37:39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当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1191天后今天,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意味着为期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官宣”结束。

与此同时,中美航班也有了最新动态——

美国交通部本周三发布通告,允许中国航空公司每周往返美国的客运航班由8班增至12班。该命令立即生效。

这与中国航空当局允许美国航空公司执行的航班总数相同。至此,中国和美国间每周往返航班将增加至24个。

2020年1月底,由于中国疫情较为严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先后暂停了中美航线运营。中国航空公司在民航局“五个一”政策限制下,只保留少量中美航班的运营。

自今年1月8日起,中国正式“开放边境”,但中美航线依然是“纹丝不动”,与疫情期间的航班量保持一致,没有任何新增。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美航线迟迟无法完全恢复,除了受到美交通部命令的限制未批准增加外,美国航司一直对因华盛顿对俄制裁而被禁止进入俄罗斯领空而耿耿于怀,认为绕行俄罗斯导致美国航司面临的燃油成本远高于中国竞争对手,对此颇为不满。

目前,美国航司每周有12班飞往中国的航班,中国航司有8班飞往美国。美国航司从美国飞往上海的航班需经停韩国仁川,而中国航司可以通过俄罗斯领空直飞美国。

除了中美航班逐渐恢复正常之外,美国白宫也已于日前宣布将在5月11日起,取消对联邦雇员、联邦承包商和国际航空旅客的新冠疫苗接种要求。

相关阅读:近期新冠感染人数有所增加,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

近期,各地报道新冠感染人数出现上升,部分人群出现“二阳”。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 信息时报记者“复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表示目前,其所在医院门诊每天大概有70多个发热病人,其中约50个为新冠阳性,50个阳性患者中约有30~35个是首次感染,15~20个患者为再次感染,其中大多数患者的首次感染时间为去年12月,包括个别医护人员。

彭劼同时表示,二次感染新冠的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但普遍比首次感染要轻。是否感染新冠,免疫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直接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力的最好办法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于焦虑、劳累。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市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对记者透露,“最近(临床的新冠感染率)确实增加了,约90%是初阳,不到10%是二阳”,不知道未来几天阳性人数是否会更多。

上文提到的两位临床医生均对记者表示,二次感染的患者症状普遍要轻于首次感染,比如持续的时间更短,发烧的热度更低,但也不排除个体差异导致的特殊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4月以来,钟南山、吴尊友、张文宏等多位传染病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公开发表观点,其中张文宏呼吁“做好药物储备应对二次感染”,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并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

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抗病毒药物仍是治疗首选;对于普通人群,没有必要使用新冠抗病毒药物,可以适量储备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物、抗原试剂等。

彭劼表示,现在新冠疫情还在流行,公众不能对新冠感染放松警惕,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比如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透气,去公共场所或密闭环境继续佩戴口罩等。另外,距离上次新冠感染已满6个月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

“很难说是哪个单一的因素导致了二次感染,但免疫力是最重要的。”彭劼告诉记者,对于此前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半年之内,其体内的中和抗体理论上能对新冠病毒起到交叉免疫的作用,但如果该个体体内的抗体水平下降比较快,新冠病毒载量比较高或者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劳累,都可能形成合力导致个体再次感染新冠。

0 阅读:34

桌子观

简介: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