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艾滋病收容中心,他曾目睹7岁的感染者被遗弃后孤独死去

彩虹故事汇 2024-02-29 13:00:53

每天清晨,48岁的拉维·坎特·巴帕特勒(Ravi Kant Bapatle)都会早早起床,组织村里的70多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们一起上体育课。

这个名为“快乐印度村”艾滋病收容中心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拉图尔区的哈斯冈村,一共居住着大约110名居民。和这里的孩子们一样,村里成年人也全部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巴帕特勒说,他建立这个村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因感染而遭受歧视的儿童。

被村里的居民们亲切地称为“Baba”,自2006年以来,巴帕特勒一直致力于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服务。他曾亲眼目睹一个7岁的感染者被家人遗弃后孤独死去。

巴帕特勒回忆道:“那个孩子的死亡让我深受震动。没有人愿意为他举行最后的仪式。他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为他举行了最后的仪式。”

在开启这段人生使命前,巴帕特勒是一名记者,曾在一家马拉地语报社工作,还在一所学院教授新闻学。

在他2007年最初到达哈斯冈村建立收容中心时,曾遭到了当地人强烈的反对。一位朋友的祖父向他的事业捐赠了6.5英亩的土地,但村政府却拒绝为他开具供电和供水证明。

最终,在区政府的帮助下收容中心才通了水和电。随后,巴帕特勒又修缮了房屋和道路,并成立了一个名为“Aamhi Sevak Sanstha”的公益组织,专门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务。

随着来到中心的儿童不断增加,巴帕特勒为他们安排了一所公立学校入学,但再次遇到了当地人的反对,人们担心孩子们会传播病毒。

由于其他居民的抗议,学校停学了将近四个月,收容中心的房子和树木也都被焚毁。但巴帕特勒拒绝放弃,他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区政府官员、公益组织和医生们成功说服了村民们,告诉他们收容中心的孩子们并不会构成威胁。

巴帕特勒说:“我告诉村民们,如果我的孩子们会在学校里传播疾病,他们可以吊死我。”

在面临这些挑战的同时,巴帕特勒还遇到了一些好心人,人们通过捐赠和其他方式给予了他资金的支持。此外,巴帕特勒还成立了一个文化团,外出前往印度不同的地区演出以筹集资金。

随着孩子们的数量越来越多,巴帕特勒又购买了16.5英亩的土地,原本小小的收容所成功壮大成了一个村子。居民们一起栽树、种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如今10多年过去了,许多第一批来到村里的孩子都已经长大,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伴侣并结了婚。过去10年,村里共有24对夫妇结了婚,诞生了17名艾滋病病毒阴性的孩子。巴帕特勒说:“我一直会收到来自不同州的(HIV阳性男子)对村里姑娘的求婚。”

看着在快乐印度村玩耍的孩子们,巴帕特勒说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这个收容中心。

“我的愿望是永久关闭这个村,这只有在我们能够根除艾滋病时才能实现,让这个村成为终结这种疾病的开始。”

0 阅读:52

彩虹故事汇

简介:故事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