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的败局并非必然,知子莫若母—赵括母

袁桂兰聊历史 2023-06-04 13:27:53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司马迁的作品里有很多女性化的典范,所谓“知子莫如母”,其实当初赵括的母亲就能避免赵括的惨剧,而这件事就是因为赵括的老爹赵奢。秦赵阏于公元前270年与其交手,赵将军赵奢大败秦军,赵奢因此被赵王册封为“马服君”。这一仗,赵国两位著名将领,如廉颇、乐乘等,均不愿作主帅,与秦军交手,使赵奢声名鹊起。赵奢之子赵括,爱看兵法,善骑,善射,爱吹牛,自以为能干的人,无一能及。赵括和他的父亲赵奢在兵法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是赵奢始终无法战胜他。但赵奢认为赵括只会空想,不能当将军,否则赵军就会溃不成军。不过,赵括这个名字,在江湖上也是如雷贯耳,人称“马服子”。

公元261年,秦赵长平之战,两国各出兵千万,这是决定两国命运的一次决战。四至七月份,两国交战激烈,对赵军极为不利,赵将廉颇采取固守不攻,以求消耗秦军的兵力。由于秦军长途跋涉,难以打赢这场仗,所以丞相范睢采取了外交手段,派遣大批密探,往邯郸散播消息,说他们最惧怕的就是“马服子”赵括为大将,又向赵王的亲信大臣行贿,说他年事已高,难以担当重任。赵王中了他的诡计,把他召回,派赵括当总指挥。在战场上,改变自己的主帅,是最大的错误。赵括取代了廉颇的统领,这就说明赵军必须从固守边关的战术,转而与秦军打正面交锋,但在野战和骑兵方面,赵军始终处于下风。蔺相如苦口婆心地劝说,赵王却执迷不悟。他给赵括写了一封信,说道:“他空有一身武功,却不知道如何在战场上随机应变,战争就像是一张纸,如果你用胶水将琴弦粘牢,那琴弦就会发出一种音符,又怎么可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赵括年少轻狂,只会强攻,只会蛮干,注定要吃大亏,可是赵王却没有听蔺相如的劝告,依旧用赵括代替了廉颇当将军。

没有人比他父亲更了解他了。正在此时,赵括的母亲向赵王进言:"赵括无当将军之才,不可重用。"赵王问道:"何以见得?"赵括的妈妈说:"吾之子自幼爱读书,爱讲战事,其父赵奢不能与之争锋。"先生说:"吾之子空话连篇,不能征战!"我奇怪,曰:"何以知此子不能征战?"赵奢说:"战争是非常艰难和危险的,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到将士的生命和民族的生存,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此子视打仗为儿戏,不知打仗之惨烈,假若赵国要用此子作将军,那必是大势已去,灭国之祸。”赵奢如此判断自己的儿子。

做母亲的,最了解自己的儿子。赵括母根据自己的见闻,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赵奢当将军时,手下十余人尊为老师,百余人与君王交好,君王赏赐的财富,他统统分发下去。自从收到调令之后,他就一直没有回家,整日整夜的陪在将士身边,为国家和军事上的事情担忧。如今赵括成了大将军,自然是心高气傲,高高在上,就算是见到手下,也是抬着头,不让手下人看他一眼。他把大王所赐的一切财富都拿了回来,然后一头扎进了房产田地里,到处放高利贷,虽然都是武将,可是行事作风完全不同,不知大王觉得,他们两个到底是哪一个更有能力?”

对人生的态度,对军队的指挥能力。赵括的老妈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挥金如土,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又如何能赢下一场战争?赵王却不同意,他觉得做人与用兵完全是两个概念,说道:“夫人,你别说了,我想让赵括当将军!”赵母见陛下心意已决,就对陛下说:"陛下,能说的我都说了,如何决定,全凭陛下做主,若陛下执意任用赵括,若赵括无能,请陛下饶过我和我的族人。"赵王说:"好,我答应你。"随后,长平一役,赵括身死,赵军溃败,而赵括的母亲以及赵家却因为之前的协议而幸免于难。

1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3-07-04 10:58

    可惜现代不懂装懂键盘侠!比任何人都牛,非的意淫一大堆东西,非的说赵括厉害,好一点的说白起跟赵括齐名,更牛逼的说白起被赵括打的落花流水,白起靠着秦王又增加的百万援兵才勉强获胜。

  • 2023-07-11 14:15

    [点赞][点赞][点赞]

袁桂兰聊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