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宋·尹焞

書畫聯盟 2024-05-22 09:32:23

尹焞(1071年-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号和靖,洛阳人,尹洙侄孙,中国北宋学者。 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13代孙、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孙,世居河南洛阳,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直传弟子。宋靖康年间以布衣召见,恳辞千归,赐号“和靖处士”。宋绍兴年间,复如入京,历官徽猷阁待制、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太子少师等职。逝世后,追封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元代时追封文正公。清雍正二年(1724),奉圣旨配享孔庙,为七十七先儒之一。

尹焞少时师事程颐,以笃行称。曾应举,策题有“诛元祐诸臣”之语,不对而去,终身不复应进士举。程颐逝世后,聚徒讲学于洛中,士大夫为之敬仰。靖康初,召对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攻陷洛阳,尹氏阖门遇害,尹焞幸免。刘豫以礼聘其为官,自商州奔蜀。绍兴初,因范冲举荐,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1138年,除秘书少监、太常少卿,仍兼说书。不久,擢礼部侍郎兼侍讲。后金人来议和,尹焞反对和议,言辞慷慨,疏及书皆不报。辞官,乞休致,朝廷以礼留之,时秦桧当国,议和疏与秦桧书不乐,遂以提举江州太平观致仕,归隐平江虎丘西庵。绍兴十二年(1142年),尹焞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尹焞在学术上,精研《论语》《孟子》,恪守二程“格物致知”说,认为“圣人必可学而至”。其学特点讲究持守涵养功夫,坚持“诚”、“敬”,终于有所成就。他还是宋代“理一分殊”思想的早期倡导者之一,认为理是根本,一切事物都是由理派生出来的。把义与命区别开来,认为“命为中人以下说,若圣人,只有一个义”,这便把“义”这个哲学范畴提高到与“命”、“理”同等的地位。他注重学习,认为只有学习才能明理,才能致知。而学习以致知、明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做人。尹焞也是和靖学派的创立者,对宋代理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著有《论语解》《孟子解》《门人问答》《和靖集》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