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VS李益,宋代一流诗人与唐代一流诗人的差距!多首诗作比拼

国学传播 2024-05-14 02:08:19

引文

在《‘二流诗人’苏轼:缺少顶级作品支撑,无缘一流诗人,你认为呢?》一文中,我的观点受到了很多苏粉的口诛笔伐,但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有充分的理由!

本文中,我选择唐代诗人李益与苏轼进行对比,选用各自的代表诗作进行对比,以确定苏诗的二流地位。

李益在唐代诗人中只能排在15名之后,位于唐代一流诗人中的后半段。之所以唐代一流诗人很多,是因为很多一流诗人之间实力相当,很难明确分出高下,只好扩大队伍规模了。

比较规则

诗人之间的比较,很难具体到所有作品,一则工程量太大,二则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所有诗人都有一定比例的低水准诗作。

如此一来,我们还是采用各自的精品代表作进行比较,既高效,也有说服力。

七绝代表作的比较

李益和苏轼都是以创作七绝作品为代表的诗人,所以,对比二人的经典七绝作品最有说服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烽火台,受降城。月光下,沙子如同积雪,如霜的月光配合这如雪的沙漠,营造出一副月夜边塞征夫思乡的环境。

不知何处传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征夫们不禁抬头远望故乡的方向。

全诗先描写景“色”,然后听闻芦笛“声”,最后唤起的是思乡之情,很自然地由景入情,不愧是中唐的顶级七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孤立地看这首诗,在宋诗中也算不错,至少摆脱了枯燥说理的桎梏。诗的前两句也算有新意,而且有难得的景色描写。但全篇来看,前半段写景,后半段转入比喻,层次感明显不如李诗,想象与留白空间也不如李诗,最后一整句颇有些总结陈词的感觉,诗歌韵味大打折扣。

写情 唐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诗歌中描写了恋爱中人在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竹席华美,情思悠长,然而佳期相约,一夕断绝。于是,失恋的人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这美好的夜晚,哪管它明月下西楼!

诗歌中以美景衬托哀情,水纹珍簟、佳期、良夜、明月都是美好的事物,然而这些都无法抚慰因失恋而受伤的心灵。

春宵 宋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很习惯总结陈词,春宵一刻值千金,先给春宵定性,花有清香月有阴,这是所有花与月的共性。这一整句很精巧,但是缺乏情绪感,很理性的进行说明。

后一整句,还是在补充说明为什么“春宵一刻值千金”。全诗就是在表达春宵之好,写得很满,缺少留白,诗读完了,感受不到诗歌的余韵。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水生机春色满,隋宫繁华已做尘,开首廖廖两句就营造出无限的历史沧桑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本应该美轮美奂的河堤杨柳,风儿吹起杨花却令人生出莫名的忧愁。

为何会忧愁呢?想一想当年隋炀帝的风光,再想想隋宫的残垣断壁,保不准现在的繁华也终将重蹈覆辙,难免令人感伤忧愁!

这首怀古诗诗味很浓郁,耐得住不断品味。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这首诗也算有点味道。前三句以写景为主,如果最后一句仍旧写景,那这首诗就是太失败了。最后一句的“正是河豚欲上时”让这首诗在读完之后有了一些遐想的空间。

但整体上这首诗还是太过平易了,写景很多,但是缺少情绪的注入,也谈不上有多少新意,整体上肯定不如李诗。

其他优秀诗作

江南曲 唐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很朴实的一首五绝,没有任何阅读障碍,但读过之后却能让读者细细去品味,有余音绕梁之感。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五律也是一首经典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不会难以理解,这就是典型的唐人风格,不会像宋人一样喜欢作秀玩文字游戏!整首诗中,没有生僻字,没有阅读障碍,很朴实,很自然地就将情绪表达出来了,几乎没有任何刻意感。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又是一首典型的宋诗!开头就先讲大道理了,虽然意象用的不错,且产生了“雪泥鸿爪”的成语,但终究是在讲道理,而且足足讲了两联四句。

后半段实际上是在讲兄弟两个共同经历的人和事,很明显是以文为诗的风格,还是太过冷静,几乎没有情绪感染力。尾联更是将道理融入其中,总让人感觉是在接受说教。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啥与兄弟之间的唱和诗也非要讲一堆道理呢?

谁的诗作更优秀?

前文中,我们已经将李益和苏轼的几首主要作品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难免会有一些主观偏见,但是我坚持以唐诗的风格为尊,这一点不会改变。

诗歌最初源于民歌,自然是为了抒情而存在的,叙事也好,写景也好,都是为了配合情绪的表达。而在情绪表达上,唐诗比宋诗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

所以,此次比较,我仍旧是支持唐代诗人李益。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2 阅读:65
评论列表

国学传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