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保护利用红色资源|长征文物大省贵州保护利用长征文物观察

天眼新闻 2024-03-19 09:40:17

田野乡村,文物工作者奔赴一线,收集整理长征文物遗存;展厅藏室,博物工作者将文物分门别类研究贮存,并通过现代展陈手段进行展示;线上线下,解说员情感充沛地向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在黔贵大地上,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贵州扎实推进长征文物保护利用,让各类长征文物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贵州省文物局 供图

从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长征转战贵州,至此,一段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长征路线在贵州产生,红军长征的革命足迹遍及60多个县(市、区),贵州大地散落着丰富的革命文物。

2023年7月,贵州公布的《贵州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显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3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54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62件(套),三级文物90件(套),一般文物2376件(套)。截至目前,贵州共有753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500多件可移动文物,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

四渡赤水纪念馆。赵相康 摄

作为长征文物大省,贵州始终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红色文物保护、价值挖掘,不断夯实保护传承基础,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超2亿元。

为高质量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2022年下半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文物局联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启动红色资源的整理、调查与利用研究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长征文物展陈。 赵相康 摄

历时一年半时间,课题组在对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文物、长征文物等概念进行系统区分的基础上,总结重要的相关资源普查和调查情况,全面系统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分布、级别以及保存状况、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科学保护、有效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通过高标准实施长征文物本体及环境管控保护,全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

2023年,贵州组织制定全省统一的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分类和定级标准,启动编制《贵州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规划》,提升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组织开展贵州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保护利用现状核查、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官方网站及数字平台建设项目。

遵义会议开会的长方桌。遵义会议纪念馆 供图

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2024年,贵州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深入落实《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实施《贵州省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启动第三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公布工作;提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文旅融合工程和“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活动等。结合红色文博场馆工作实际和特色,持续推出红色精品展陈;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完成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工程,组织开展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一件件革命文物,浸透了血与火的历史,见证了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透过长征文物,我们还能感受到,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贵州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落实革命文物保护责任,进一步夯实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升研究阐释和展示利用水平,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