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没那么神秘,其养神、养生才是最值得推荐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3-06 11:52:57

最近这两年道医比较流行,一方面是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走投无路的人增多。但是,也因此产生不少伪道医,靠忽悠来行医。

事实上,道医是从上古以来的一脉相承地专业化治疗和养生系统表达,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神秘。

一、道·医概念

关于道医的研究很多,如四川大学道家学者盖建民教授《道·教医·学》;如祝守明道长《道·医讲义》。

虽然两者都以道教医学来陈述,但实际上,用道家医学更为准确。

因为,道医系统是从上古巫医演化而来,并以《周易》、《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为最高理论基础。这些都是早于东汉道教成立之前。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道医定义为,为追求长生,继承传统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包含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灵药和符·咒等。

日本学者吉元昭治《道·教与长生不老·医·学》则认为,道医,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胡孚琛教授则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核心为仙草、本草、医方、针·灸等;中间层为导引、按摩、气法、辟·谷、房·中、存·思、食疗、起居等;外层则为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蘸等。

胡孚琛教授的分类非常客观,也非常清晰地指出,道医具有更多的内容,不仅仅是神秘的部分。

二、历史上的道·医名家

道·医所谓的神秘的部分和其“神治”有关,然而实际操作中,或者真正给社会带来最大贡献的是传统技术。甚至战国时期的最大道医扁鹊直接反对巫术,并声明,信巫术者不治。扁鹊之后的华佗也是道医名家,但纯靠专业技术行·医,并推广了华佗五禽戏,影响至今。张仲景也算半个道家。

魏晋道医引领者董奉、葛洪、陶弘景无不如此,他们重视“神治”的意义,但更重视药·食、针灸、行气、导引、按摩等。

唐代最伟大的道医孙思邈是集大成者,也从此开创了新的医疗体系。唐宋之后一直到李时珍,道医主流还是专业医家。

据盖建民教授研究,魏晋时期道·医占医·家接近30%,隋唐时期也有20%比例,宋朝则下降到12%左右。东汉到明代总占比约10%左右。

三、道·医理论基础

前面已经提到,道医理论基础是《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其核心理论还是阴阳、五行、藏象、经脉等。或者说,中国医家最早是以道家思想作为根基的。从这个角度讲,凡是不懂基本理论,只会咒符之类,恐怕需要考虑其真实水平。

盖建民教授将疗法分为:针灸、服食、药丹、其他(气功导引为主);并提出心理疗法的三种形式:信·仰疗·法、祝·由·法、内丹炼养法。

但不管哪种,都是以“形神兼养”为核心,并且更注重“神”之养护,也因此,更重视个人养生,而不是完全靠外力。

如导·引、寻·思、房·中、内丹等,都是需要通过自己努力保养身体,这也是道·医的重要内容。

四、道·医与现代科学

胡孚琛教授曾撰文《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指出最高级的科学应该打通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界限。

现在各种流行AI,智能,其实是技术的一种畸形表达,是将对人的精神研究排除在外,并不能真正打通精神和物质世界。

中国儒释道修养者都志在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这是更·高·级的生·命科学研究。

即便从最基础的心灵疗愈角度出发,道医也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

但,却不能忘记,道·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神秘主义的东西,而是实事实实在在切实可以让每个人运动到生活中的健康科学。

从养生这个视野看出去,道·医随时在身边。陶弘景先生整理的六字诀、导引术、练气法经过1000多年,依然流行,依然每天可以和每个人相遇。

卫昌国学

2024年3月

0 阅读:4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