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副司令王建安:无缘55年授衔,数十年不受重用,原因是什么?

廖化聊历史 2024-05-14 19:55:22

导语: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东线兵团获得中央军委的嘉奖,时任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的王建安一时间风光无限。

任谁看来,王建安这位“军政全才”都会在日后大展风采。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王建安无缘1955年的授衔,而且在建国后的数十年内都不受重用,长期担任副职,以至于令叶剑英元帅感叹: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为什么王建安会高开低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军政双全王建安

王建安出生于贫苦家庭,但是自幼就深知读书能改变命运,于是在给地主打短工期间刻苦学习,趁夜色写字、背诵三字经。

尽管他的学历很低,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教育,但是童年打下的基础能让他更好的学习,以至于在接受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后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1926年,王建安参加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并且于次年正式入党。

黄麻起义时,王建安一马当先,率先登上黄安城墙的云梯,是先登功臣。坦白讲,这个功臣含金量可是很足的,张居正的祖上就是凭借先登之功封千户侯,樊哙、徐达这些名将也是靠先登之功崭露头角,继而踏上更大、更为宽广的舞台。

王建安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有足够的作战能力,很快就进入领导的视线,并且先后得到提拔。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王建安就已经是红四军的政治委员了。

抗日战争时期,军政双全的王建安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机会,他带领部队开辟敌后根据地,领导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的“围剿”和“扫荡”,在战争中不断扩大队伍和根据地,抗战结束时,王建安就已经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领导人了。

我们都知道,每一场精彩的演出背后都是夜以继日的努力,济南战役的成功离不开数年的苦心经营,如果没有扎实的革命根据地,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那又怎么会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鸣惊人。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安担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山东兵团)副司令员,曾参与济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

东线兵团下辖第七、九、十三纵队以及渤海纵队,是华野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山东兵团的司令员许世友在55年时想要争大将军衔,就是因为山东兵团给了他一定的底气,毕竟这支兵团的历史功勋很强。

抗美援朝时期,王建安接替宋时轮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队干部评级时,他是正兵团级干部。

按常理来说,王建安被评上将军衔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问题的报告》中也有王建安的名字,而且拟订军衔是上将军衔。

无缘上将、不受重用的原因

尽管拟订军衔是上将,但是王建安的名字最终没有出现在1955年授衔的行列中,他无缘参加全军大授衔。

有一种说法是王建安的一些行为传到中央,毛主席批评王建安骄傲自满,认为应该压一压,所以批示“宜授中将”,但是授衔干部认为这样有些偏低,所以就干脆没授。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未见批示文件原文,也没有亲历者诉说,反而是很像华野对王建安的批评。

王建安确实有一些行为引起了中央的不满,那就是在1954年的华野军区会议上的沉默发言。

1954年,中共中央七届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要求全军肃清高、饶的遗留问题并批判高、饶的分裂活动,华野方面主要是解决饶漱石的遗留问题,毕竟饶漱石曾在华野主持工作。

在华野的军区会议上,王建安拒绝发言,拒绝自我批评,拒绝批评饶漱石,而且以沉默的态度对抗军区党委领导。这一点是有文件佐证的,具体报告见下图:

很明显,王建安骄傲自满的说法是出自华野军区,而不是毛主席。

王建安也因此无缘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

1956年,王建安在军区党委领导的教育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就沉默发言一事做出了表态,深刻反省自身的错误,决定与军队保持步伐一致,进行自我批评与批判饶漱石。

在做出深刻的检讨后,华野军区向上报告,中央军委与授衔干部重新审视王建安,并且决定为王建安补授上将军衔。尽管补上了军衔,但是王建安的任职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央决定长期考察王建安,所以在日后的任职中王建安基本上都是担任副职。

1956-1969年,数十年间,王建安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一直到叶剑英元帅的干预,王建安才开始脱离副职,但是此时王建安年龄已大,身体不能承受高负荷的工作,所以最后局限于中央军委顾问、中央纪律委员会常务委员、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 阅读:1709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