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有多难造?

包包说过去 2024-05-11 09:38:45

俄罗斯克雷洛夫国家研究中心,曾经为海军设计了一款排水量为9万到10万吨的航空母舰。这款航空母舰为核动力,最多可以携带100架舰载机,出口版本仅成本就超过55亿美元。

但是到今天为止,该项目从未有过实质性进展,相关设计单位只向人们展示了航母的模型。

究其原因,除了资金不足之外,还有就是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关配套,几乎可以说一无所有。

因为,今天的俄罗斯不仅仅失去了建造航母的能力,也已经失去了维修航母的能力。

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目前还停留在船坞中,没有完成大修。

俄罗斯好歹是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大国和世界第二大军火生产国的国家,军火工业是该国最大工业分支,几乎能够生产从舰船到轻武器的所有门类的装备。

到航母这里就卡壳了,因为造一艘航空母舰太难了。

世界上第1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竞技神号,1926年服役。

这艘航空母舰用了长达6年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建造。

一个世纪过去了,随着对作战需求的更多元化,航母的建造变得更加浩大和繁琐的工作,需要克服非常多的技术难题。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舰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通常采用的是全金属钢材,然后在飞行甲板上涂有特殊的涂料。

这些特殊的涂料主要由防滑颗粒和成膜树脂组成,防滑颗粒使甲板的摩擦系数达到0.7,让飞机能够顺利起降不至于打滑。

又因为飞行甲板常年暴露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这些涂料需要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既能适应温差和季节的变化,还能够在钢结构热胀冷缩的时候不会产生脱落。

此外,飞机的起降产生的摩擦对涂层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这就要求涂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因为飞机起降而产生开裂的现象。

这种特殊的甲板涂层,全球就没有几个国家能生产。

飞机降落的时候,200多米的跑道不足以支持飞机滑行,要有一条拦阻索配合飞机急停。

拦阻索必须能够拦下每小时上百公里的几十吨飞机,还要保证自身重复使用下的可靠性,不能拦几次就坏了。还要有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加以控制,这个技术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就是难以攻克的难关。

此外,还有更复杂的航母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武器系统等等,每一个技术难关都需要攻克。

冷战结束后不久,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还躺在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俄罗斯总理希望继续把这艘船造好来增强俄罗斯海军的实力,就找到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问他需要什么条件能继续开工。

马卡洛夫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俄罗斯总理问道:“为什么?”

马卡洛夫回答道:“我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但这个伟大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了。”

后来,这艘未完工的航母,连同几十吨图纸被卖给了中国,然后有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美国建造航母的时候,同样需要大规模协作。“福特号”航空母舰建造时,一共有分布美国48个州的2450家公司组成的供应商提供支持。而在生产“福特号”航空母舰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共有2.5万多人实施具体建造工作。

我国第一艘完全国产的航母“山东舰”光研制工作就涉及到了532家单位和企业,建造航母所需要的各类供应商达到数千家。至于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也是如此,几千家企业参与完成的。

总之,想要独立完成航母的建造,需要这个国家拥有所有工业门类,成熟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研能力。

大到发动机、雷达、钢材、舰载机,小到材料涂层、电子系统、乃至于小小的焊接材料,都需要独立的研发制造能力。

同时,还要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高素质工人群体。

看过一个关于国产航母建造的纪录片,在谈到航母建造时发生了一个难题,现有的焊接材料无法实现要求的性能,是一线的焊接工人想出来新的焊接技巧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今,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建造航母的能力。

就算勉强能造航母的国家很多也名不符其实。

从甲板到飞机到马桶全部进口,维修都要外国人维修,自己只管组装的那是印度。

技术不完整,必须从海外引进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那是英国。

放眼全球,拥有完整6万吨以上级航母制造技术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美国。

1 阅读:278
评论列表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