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隐身不再决定真正的空中优势,美应在该技术上甩开中国

巧兰聊国际 2023-07-13 10:25:02

近日,美国知名国防媒体《突发防务》刊载了一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叫《暴风雨来了:制空权仍需要隐身技术,但真正的空中优势是对电磁频谱的控制》。你知道什么是电磁频谱吗?你知道它和空中战争有什么关系吗?电磁频谱是指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所有电磁波所占据的范围,它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作战域。控制电磁频谱意味着控制信息和火力,从而获得空中优势。美国媒体认为:“实现制空权仍然需要隐身战斗机,但是隐身技术已经不能决定真正的空中优势,所以美国应该在电磁频谱控制技术上甩开中国。”

本文将分析隐身战斗机的局限性,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竞争现状。

隐身战斗机的局限性

隐身战斗机是一种利用外形设计、吸波材料、有源对消等技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和红外辐射等特征,减少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的飞机。隐身战斗机是应对传统雷达威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端武器装备,它在冷战后期和21世纪初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美国是隐身战斗机的领先者,先后研制出F-117、B-2、F-22、F-35等多种型号。而中国也已经成功试飞了歼-20、歼-31等隐身战斗机。随着F-22停产以及歼-20产能提升,美国在隐身战斗机方面对中方已经没有优势了。

隐身战斗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空中作战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能完全摆脱雷达的威胁。事实上,隐身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和弱点,例如:

隐身效果与雷达波长、入射角度、目标方位等因素有关,不同频段的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隐身飞机对高频雷达(如X波段)的RCS较小,而对低频雷达(如VHF或UHF波段)的RCS较大。因此,低频雷达可以作为一种反隐身手段,用于警戒、探测或引导拦截隐身飞机。隐身效果也与飞机的外形设计有关,不同部位的RCS不同 。一般来说,飞机的正面和侧面的RCS较小,而背面和腹部的RCS较大。因此,多基地雷达或空中平台雷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隐身目标,降低其隐身效能。隐身效果还与飞机的工作状态有关,如发动机、武器舱、雷达等部件的开启或关闭会影响其RCS和红外特征 。因此,超宽带雷达或红外探测器可以利用这些特征来发现或识别隐身目标。

综上所述,隐身战斗机并非无敌之物,从电子战的角度来说,它只是一种利用电磁频谱特性来提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平台”,更要面对各种反隐身技术的挑战。所以,在隐身技术背后的“电磁频谱技术”才更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作战域,控制电磁频谱意味着控制信息和火力,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

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电磁频谱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电磁频谱域中实现对敌方电磁信号的探测、分析、干扰、欺骗、压制或摧毁,并保护己方电磁信号不受敌方干扰或攻击的技术。电磁频谱控制技术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对抗、电子保护、电子攻击等方面。

电磁频谱控制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影响信息获取、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导航定位等方面的效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具体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EC-130电子战机对伊拉克的雷达、通信和指挥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干扰和瘫痪,为随后的空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了超过1000架次的电子战机,占总出动飞机数的10%左右。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和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HARM),对伊拉克的防空雷达和导弹发射器进行精确打击,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体系。据报道,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射了约800枚HARM导弹,占总发射导弹数的10%左右。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北约利用E-3“哨兵”预警机、EC-130H“指挥所”电子战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等,对利比亚的雷达、通信和指挥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干扰和压制,为联军的空袭行动提供了电磁掩护。据估计,北约在利比亚战争中使用了超过100架次的电子战机,占总出动飞机数的5%左右。

从上述案例和数据可以看出,电磁频谱控制技术在现代空中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己方的电磁信号不受敌方干扰或攻击,还可以探测、分析、干扰、欺骗、压制或摧毁敌方的电磁信号,从而削弱敌方的信息获取、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导航定位等能力。通过控制电磁频谱,可以实现对敌方的信息优势、火力优势和行动优势,从而获得空中优势。

中美两国在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竞争现状

电磁频谱控制技术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核心技术,也是各国竞相发展和掌握的一种战略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美两国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个竞争者。下面,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中美两国在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竞争现状。

美国是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领先者,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装备体系。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多场冲突中都展示了其强大的电磁频谱控制能力,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作战理念和方法。美国目前拥有多种先进的电磁频谱控制装备,如E-3“哨兵”预警机、E-8C“联合星”侦察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EC-130H“指挥所”电子战机、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等。美国还在不断研发新一代的电磁频谱控制装备,如F-35“闪电”隐身战斗机、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MQ-25“无人加油机”等。美国还在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无人机群等新技术提升电磁频谱控制能力,如“忠诚僚机”计划、“小精灵”电子战无人机群等。

中国是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追赶者,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中国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和进展。中国目前拥有多种自主研发的电磁频谱控制装备,如空警-2000预警机、空警-500预警机、歼-16D电子战机、歼-20隐身战斗机、轰-6K远程轰炸机、PL-16反辐射导弹等。中国还在不断完善其电磁频谱控制装备的体系和结构,如发展新型的空中预警平台、无人侦察平台、空天一体化平台等。中国还在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利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无人机群等新技术提升电磁频谱控制能力,如“暗剑”隐身无人战斗机、“彩虹”系列无人机、“天鹰”系列无人机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地步。美国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暂时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装备更新换代的成本和风险、对抗手段的创新和突破等。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各方面都迎头赶上,显然已经引起了美国相关方面的重视。但中国在该领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如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装备体系和结构的不完善、对抗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等。因此,中美两国在电磁频谱控制技术领域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而激烈的较量,咱们仍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创新,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和挑战。

你认为对于现代军事而言,电磁频谱控制是否如美媒所言是真正的“空中优势”?隐身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是否会被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不足所抵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您分享本文给您的朋友或同事,让更多人了解电磁频谱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和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竞争现状。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0 阅读:16

巧兰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