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留住城市的自然美

皓汉Vast 2022-07-29 14:23:34

天际线是城市特有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和建设成就的缩影,传承和塑造了城市特色风貌。

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韵、生态味

天际线,被称作“城市风光影画片”,是一座城市之大美。“总书记强调,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营造优美天际线,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韵、生态味,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心工程。

应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增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彰显城市的地域特征、时代特色、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

城市核心区、中心地区、新城新区,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等公共开敞空间周边,重要河道两岸及近海开敞空间,以及对城市风貌和景观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区域,都应当纳入天际线管控范围。

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体管控增强景观资源的可达性、可视性

城市不应建成“钢筋水泥森林”,人们更希望透过高低结合、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建筑,看到更加清朗的天际线。

明确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应当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当科学确定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风貌定位,构建多节点、组团式的空间形态,合理布局通风廊道、开敞空间等。制定和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分类细化天际线管控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把握建筑空间尺度,合理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

城市设计应当统筹重点区域建筑布局,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体管控,注重结合地形高差和周边环境,水平方向形成错落有致、统一协调、有节奏、有韵律的天际线变化,进深方向形成重点突出、层次丰富、视线通透、色彩适度变化的效果。

建筑设计应当强化对建筑高度、面宽、体量和形体的控制,加强对建筑立面、建筑屋顶等的一体化设计,促进新老建筑体量、风格、色彩协调,形成有层次、有变化的色彩搭配,增强景观资源的可达性、可视性。

明确加强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管控的其他具体措施。一是明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擅自拆改、增建建筑物、构筑物,擅自改变原有的立面、色彩和形状,破坏天际线景观。二是户外广告、商业牌匾、景观照明等设置应当与建筑风格、立面形式以及城市风貌相协调。三是建设工程围网、围挡、架空管线等临时设施应当规范设置,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维护城市良好形象。

推动整体空间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蕴进一步形成

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基因,通过总体、片区、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核心区、近郊片区、远郊片区、城市公共中心、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重要河道两岸等开敞空间的整体空间形态、建筑布局、视线通廊等方面提出具体管控要求。通过塑造连续的建筑界面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推动整体空间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蕴进一步形成。

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实施全过程共同塑造优美城市天际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重点区域天际线规划设计工作中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公众意见,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形成广大市民对城市天际线凸显城市标志性特征的普遍共识。以天际线管控为切入口,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提高城市魅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0 阅读:3

皓汉Vast

简介:效果图原创设计和建筑设计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