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事!张维为被大学生提问:如何办瑞士永居,网友怒喷:心里有鬼

尉迟红 2024-05-13 02:55:50

文 尉迟红心

编辑 尉迟红心

大写的尴尬,这可咋办!

现在网上很多大V经常被邀请去做演讲,有的人被邀请去大学演讲,有的人被邀请去企业演讲,甚至还有的人被邀请到国外演讲,一时间风光无限!

就好比胡锡进老师之前就在临沂参加了一场讲座,但是没想到的时候现场的人气寥寥无几,对外宣称上万人,现场却来了不到百分之10,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无独有偶,就在这两天,知名大V张维为,也被邀请去马来西亚大学做讲座,现场被一名大学生提问,引起了巨大的尴尬,全场哄堂大笑!

事件经过

网络上突然热传一段仅有短短十几秒的视频,这视频就是5月9日,张维为在马来西亚大学做讲座的尴尬一幕。

视频内容是一个年轻的男学生,在一次公共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向台上的知名学者张维为提出了一个个人化的问题。

他问道:“张维为老师,我近来在考虑申请瑞士永居,不知道老师作为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能否给我一些建议?”

提问的结尾,男生略带调侃地加了一句“啊?”这个额外的“啊?”似乎在逗笑听众,场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哄笑和低语。

令人有些遗憾的是,面对这样的提问,视频中并未捕捉到张维为给出的任何回答。

他似乎并没有对这个直接的提问作出反应,而是与旁边的主持人交流了几句。

为什么会有人问张维为这样的问题呢?

原来,这里面有个内涵较深的背景。张维为的“瑞士永居”问题,源于他在欧洲生活近二十年的经历,尤其是在瑞士和法国。

十几年前,有些国内的杂志和报纸将他介绍为“瑞士国籍”或者“瑞士学者”,这些描述随着时间的积累,在民间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了关于张维为的各种传言。

网友发声

果然这段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很多人看完之后,我以为大家不会对此事做什么表达,毕竟这个问题不是讲座范围内的问题,张维为完全可以不用搭理。

但是没想到的是,很多网友竟然和提问的大学生一样,在网上一顿疯狂输出,各种嘲讽张维为!

“人家问你怎么办永居,你要么回答要么坦白不知道,绕弯子那就是心里有鬼。”

“为了钱,脸算个什么!这种人,不是一般的品种!什么样的环境才会产出这种东西,这才是关键!”

“二十多年的旅外经历就学成这么个样子回来了,你是不是在外边扫了二十年厕所啊?”

“为何张大师没有俄罗斯求学的经历,这不符合逻辑?自己精神家园一次都没有回归过有点欺师背祖了吧。”

“我觉得唯为,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都象个贩卖狗皮膏药的人。”

我认为,对于自己尴尬瞬间的大肆传播,张维为先生似乎也不以为意,他以从容不迫的姿态选择了转移话题,或许在他看来,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不少次在公众面前,就算情境微妙,张老师都能镇定自若地处理过去,这次也不例外,算得上是处事圆滑。

关于张维为的“瑞士人”身份,这可能更多是源于一些过往媒体对其经历的描述不够准确,或者公众的误读。

常言道,纸包不住火,如果张老师真有什么隐瞒,早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难以避过公众的眼睛。

我们应该避免无端的猜疑和揣度,而应以理性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包括公众人物。

说到底是,张维为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和出色的演讲者,在公众领域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也是任何一个名人都可能遇到的“树大招风”的局面。

网上对他的嘲讽和批评有时候颇为尖锐,但张老师并没有对此进行激烈回应,这更显得他的大度和从容。

他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面对网络上的非议和风波,最好的反应往往是保持沉默,用行动证明自己。

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其人生轨迹和背后的历史,不应因为一时的流言或误解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当然,这不意味着公众人物就可以随意忽视公众的疑问,适时的澄清和沟通也是必要的,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写在最后

关于张维为在马来西亚大学讲座中的尴尬一幕,确实不应当过度放大或嘲讽。

人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碰到尴尬的事,重要的是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我们是否愿意自己的不愉快经历成为他人的笑料呢?



0 阅读:0

尉迟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