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婉约词”不输李清照的“易安体”

情感休憩小屋 2024-03-23 10:14:29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此处指柳絮)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飘落满地。它离枝坠地,仔细思量却发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想要睁开却又闭上。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醒。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恨只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拂晓一阵风雨后,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了。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二份已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婉约词亦不让他人。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上阕既写柳絮飘落的情景,也写人的情感;作者以柳絮喻人,把柔软的“柳枝”比作“思妇的柔肠”,把“柳叶”比作“思妇娇媚的眼睛”。把杨花比喻成离家在外的情郎,柳树比作在家苦等情郎归来的美人,形象的表现了离人的愁苦与哀怨。

下阕言情,写杨花飘落无人怜惜,一场雨过后哪里去寻它的踪迹,就好像远离的亲人,音信全无,不知道要去哪里寻觅。最后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概括和烘托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借杨花写离恨,情思厚重,含蓄深沉,笔法哀婉,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悠长。

苏轼的豪放词大气磅礴,他的婉约词也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完全不输李清照的“易安体”,不愧为宋词的一座高峰。

0 阅读:7

情感休憩小屋

简介:喜欢读书,下棋,爬山,古典文化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