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我军组建的兵团,兵团首长都是谁,后来成为哪些兵团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5-13 22:10:34

1949年初,为了适应新的作战需要,我军进行了整编,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的部队整编为16个兵团,后来加上国军改编而来的三个兵团,一共有19个兵团。在此之前,我军各部也先后成立了11个兵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西北野战兵团

西北野战兵团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成立的第一个兵团,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抗战胜利后,中央成立了晋绥野战军,由贺龙任司令员,随后晋绥地区的部队经过了多次改编,1947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共6个旅2.8万余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以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委。

彭德怀

一个月后,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为了加强陕北地区的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同时,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就这样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在大西北与国军作战。

同年7月底,西北野战兵团改为西北野战军,1949年2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仍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抗战胜利后,彭德怀率领这支部队以弱小的兵力解放了广袤的大西北。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还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第二位。

2、陈谢兵团

陈谢兵团是这些兵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了,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陈赓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执意发动内战,重点进攻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针对老蒋的军事部署,党中央将目标放在了中原地区,1947年7月,中野的第4纵队、第9纵队和三十八军组成陈谢兵团,与刘邓、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机动歼敌。

陈赓

在之后的一年里,陈赓率领这支部队转战中原各地,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1949年全军改编后,陈谢兵团主力改编为二野第四兵团,以陈赓为司令员兼政委,原陈谢兵团政委谢富治改任二野第三兵团政委。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第四位。

3、华东野战军的四个兵团

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将所属的部队编为四个兵团,分别为粟裕兵团、山东兵团、陈唐兵团和苏北兵团。

粟裕兵团的正式番号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辖一纵(司令员叶飞)、四纵(司令员陶勇)和六纵(司令员王必成),这三个纵队是华东野战军的王牌纵队,实力很强。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最耀眼的将领之一,1955年大授衔时他是第一个被授衔的将军,位列开国大将之首。

粟裕

山东兵团的正式番号是华东野战军第二兵团,也称许谭兵团,辖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第13纵队(司令员周志坚)和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以许世友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1948年的济南战役就是许谭兵团的杰作。许世友将军是我军的一员猛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而且担任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司令员长达25年。政委谭震林虽然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是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地位也很高。

许世友

陈唐兵团的正式番号是华东野战军第三兵团,辖第三纵队(司令员何以祥)、第八纵队(司令员王建安)和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兵团司令员为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政委为唐亮。司令员陈士榘也是一员虎将,曾统一指挥华野、中野一部全歼黄维兵团,后又代替粟裕指挥围歼杜聿明集团歼敌25余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唐亮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士榘

苏北兵团的正式番号为华东野战军第四兵团,辖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第11纵队(司令员管文蔚)和第12纵队(司令员陈庆先)。兵团司令员为韦国清,政委是陈丕显。该兵团的主要任务是留在苏北地区,参与华东战局的开展。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陈丕显虽然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是也做到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常委等职。

韦国清

到了1949年初全军整编时,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仍辖四个兵团,不过兵团的司令员基本都换了人,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

4、华北地区三个兵团

1948年的5月到8月,华北军区的部队整编为三个兵团,分别为一、二、三兵团。

华北军区第一兵团辖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及所属第8、第13、第14纵队,以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兼任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而后徐向前指挥该兵团继续解放山西,1949年初改称第十八兵团,1949年4月太原战役后,由周士第担任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归第一野战军彭老总指挥,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的诸多战役。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第八位,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徐向前

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又称杨罗耿兵团,辖第3、4纵队和2纵4旅及华北军区2个独立旅,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委,耿飚为参谋长。1949年初改称第十九兵团,太原战役后,第十九兵团改为由彭老总指挥,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他相继担任济南、武汉、昆明三个军区的司令员长达25年,1980年升任总参谋长。

杨得志

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辖第1、6纵及2纵2个旅,1949年初改称第二十兵团,仍以杨成武为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倒是一直在华北地区作战,参加了解放华北的诸多战斗。司令员杨成武也是我军的著名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

杨成武5、东野两个兵团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将两个前方指挥所改编为两个兵团司令部,分别为第一、二兵团。

东野第一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萧华,因为司令员和政委都姓萧,所以该兵团又被称为“二萧兵团”。辽沈战役后,第一兵团改称为第十二兵团,以萧劲光为司令员兼政委,原政委肖华调为四野炮兵司令员。萧劲光是我军的第一位兵团司令员(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1949年12月毛主席亲自任命其为海军司令员,负责海军的组建工作,是我军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海军司令员,55年授衔位列十大大将第六。政委萧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一位开国上将,当时才39岁。

肖劲光

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辽沈战役时程子华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确保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辽沈战役之后第二兵团改称第十三兵团,仍以程子华为司令员,以萧华为政委。程子华是唯一没有被授予军衔的兵团司令员,而政委黄克诚则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程子华

小结:

1949年全军大整编之前,我军的各野战军先后成立了11个兵团,均由我军的名将担任,他们指挥各自的兵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1949年部队的整编,他们有的高升,有的仍然担任兵团司令,1955年大授衔时,除了程子华以外,其他兵团司令员均被授予了上将及以上军衔。而按照资历和战功,程子华也有被授予上将的资格。虽然他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是也做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

4 阅读:1166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简介: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