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正在消失!72%的领土遭受沙漠化危机,为何不效仿中国?

八秋蝉 2023-10-09 13:46:57

中国治沙60多年,到如今,每年恢复的沙漠化土地面积高达1980平方公里,然而即便在拥有如此卓越成绩的当下,我国北方仍然频频出现严重的沙尘天气。

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蒙古,一个国土受土地沙漠化威胁比例高达72%的邻国,不知多少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如今变成了干枯的荒地,蒙古全年有超过100天,都在饱受沙尘暴摧残。

如果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蒙古真的有可能“消失”,成为一片荒漠之地,这是为什么?难道蒙古就不能效仿我国,大力整治荒漠化吗?

有人说,蒙古饱受荒漠化摧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经济不发达,没有多余的资金治理,2021年,蒙古GDP总量约为953.45亿元,约为中国山东省的1/16,从数据来看,蒙古的确很穷,然而真正的原因却不止于穷,而是在于以下几点:

1.自然原因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蒙古位于亚洲内陆,北邻俄罗斯,南邻中国,距离海洋十分遥远,属于典型的内陆国,并且国内淡水湖泊稀少。

自然降水的主要水分来源为海洋和湖泊,在空气和风力的作用下,液态水蒸发后变成气态,汇聚在一起,达到一定条件后便会形成降雨。

蒙古除了水资源匮乏之外,阿尔泰山山脉、赛音山脉等耸立的山脉,还无情的阻拦了从海域吹来的湿润气流。

在多重自然因素影响下,蒙古全年降雨量十分稀少,绝大多数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低于100毫米,只有小部分区域的年降水量能达到300毫米以上,但绝不会超出太多。

2.过度放牧

即便在苏联时期,蒙古的工业化水平也不高,国内经济靠的主要还是农牧业和矿脉资源,后来在苏联解体后,蒙古的工业化更是一言难尽。

就算时至今日,蒙古的基础建设水平也很一般,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公路,交通十分不便,于是蒙古只能继续做老本行。

蒙古领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25%是戈壁,50%是山地,能放牧的土地面积很少,而蒙古又侧重于农牧业,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人地矛盾”。

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蒙古境内的牲畜总数高达6710万头,游牧业经济占全国GDP的25%,然而蒙古的游牧业规模,早就远远超出了自然草场的承受极限。

由于蒙古全国约77%的土地,已经沙漠化或正在饱受沙漠化威胁,导致蒙古适合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少,而收入低的牧民为了生活,只能继续进行放牧,这已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过度采矿

蒙古的矿脉资源还挺丰富,种类超过80种,地下黄金储备高达3400吨,矿产资源总值高达10000亿美元。

眼看畜牧业饱受危机,蒙古便想效仿其他矿脉国家,通过大量售卖资源来提高经济收入,蒙古评估过,相关数据显示,他们靠卖资源就能滋润的度过288年。

然而还是老问题,蒙古工业化水平低,基础建设更是落后,开采矿脉的技术也不达标,导致经常会发生塌方事故,而且过度采矿如果处理不恰当,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短短几年,蒙古就出现了严峻的生态问题。

在蒙古250多个矿采项目中,超过60%都存在环境问题,很多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中,而修复自然生态的投入,要远高于蒙古出售矿脉得到的收入,这样一来一去,蒙古的环境严峻问题不断被加剧。

蒙古国自然环境气候变化部门表示,近些年,蒙古平均气温上升了2.2℃,远超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恶性循环下,蒙古全国都在遭受严峻的沙漠化危机,哪怕是很多居民区,都经常被黄沙笼罩。

努力治理土地沙漠化,却见效甚微

蒙古国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决定加大投入治理环境,计划每年植树3000公顷,并且启动“绿墙”计划,试图阻止沙漠化蔓延趋势。

然而政策归政策,实施起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首先,蒙古国的经济水平一般,在环境方面能投入的资金有限,很多都是半吊子工程。

其次,蒙古国基础水平低,交通不便,修复草场的难度大,并且蒙古也没能从根源解决问题,老百姓收入低,这边草原刚修复有点成效,老百姓就赶着羊去吃草,一旦超负荷,草场又会变得光秃秃。

地广人稀的大草原,就算有官方巡逻人员,也很难抓到破坏草原的牧民,更何况,蒙古国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方面,缺乏真正的技术知识人才,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蒙古国即便有心治理沙漠化,但效果却始终不尽人意。

4 阅读:1213
评论列表
  • 2023-10-10 08:56

    这样的不毛之地送过来都懒的要,要了反而成为负担[吃瓜]。

    雷雷 回复:
    去挖矿就好其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