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从南京北伐,徐达胜而太平天国却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对比发现问题出在这三方面

读书悟道君 2024-03-25 09:30:33

1853年5月,李开芳、林凤祥在占领扬州一个月之后,被洪秀全、杨秀清召回天京。

召回去干嘛呢?北伐,直捣幽燕之地,攻取北京。于是,中国历史上继明太祖北伐元朝之后,又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北伐战争拉开了帷幕。

此次北伐,从出兵时机、进攻方向和战略目的来看,都与当年徐达北伐有相似之处,但结局却截然不同,徐达胜而太平天国却以失败告终。

原因何在?我们从出兵时机、进攻方向和用兵规模三方面来看,差异何在,大致就是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所在。

从出兵时机来看

两者都是定都南京,但进行北伐的时机却是截然不同。

1356年,朱元璋拿下集庆(南京)后,自立为王,之后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先后攻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割据势力,最终一统江南。

在有了坚实的根据地之后,1367年,朱元璋才提出了北伐战略。

可见,朱元璋的北伐战略是明朝实现一统天下的必然路线,从时机上看,也是非常成熟的战略决策。

那么,太平天国的北伐呢?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同样为巩固胜利的果实,太平天国先后发起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直捣黄龙北京,一举推翻大清的统治。战略目标很伟大,但时机却是不成熟的。

洪秀全进入南京第三天,向荣从湖南率军就尾随而至,建立了“江南大营”,之后在扬州,清军又建立了江北大营。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一定都,家门口就有清军守着,而且这一局势,尽管太平天国在与清军较量中一度占据上风,但从总体来看,清军围困天京城这一局势,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变过。

在家门口并不太平的情况下,洪秀全、杨秀清就提出北伐战略,扬言要一捣建国已经两百多年的王朝,从时机上看,显然是不成熟的。

从后期来看,造成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北伐进展神速,一度也是势如破竹,但显然低估了清军的国力,一支孤军深入腹地,没有后勤保障,援军两次北上都以失败告终,足以说明,太平这的北伐战略从时机来看并不成熟。

后来李秀成被抓后,总结了太平军最主要的十大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伐,北伐占了十大“误”中的前三误。其中第一误就是北伐败亡之大误,其二、其三就是给北伐派援军,也说明太平军北伐的战略有很大问题。

从进攻方向来看

朱元璋北伐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减少北伐阻力,他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也是北伐的纲领,因此,在北伐过程中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为此,朱元璋也明确告诫将士,所到之处,不能抢掠烧杀,要做一个有纪律的军队。

在进攻方向上,朱元璋不求急,而是重在求稳。他将整个战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先取山东,断元左臂,再挥军西向,进兵河南,再断元羽翼,之后夺取潼关,占据元朝门槛;第二阶段攻下河北和元大都,元朝势孤,必然不战而取;第三阶段再派主力西进攻山西,之后是关中、甘肃,则席卷而下。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进攻不是冒进的,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划,最后战略意图一步步均得以实现。

反观太平军北伐,先由浦口出发,经安徽蒙城、亳州入河南,克归德(商丘),因无船需无法渡黄河,只好循南岸西趋再渡河,一部分渡河,另一部分南返安徽。

之后占温县、围怀庆,与清军相持两月后,又撤围西进,经垣曲入山西,过平阳、洪洞、黎城,东入直隶,克临洺关、邢台,后北上藁城,东占深州,东进沧州,最后占领静海和独流镇,在此屯驻一直等待援军。

与徐达北伐相比,太平军的进攻路线毫无章法,长途奔袭却又是不断地腹背受敌,左突右冲,不是受制于清军围困,就是受制于地形、气候因素,最终走向失败也就不意外了。

从用兵规模来看

徐达北伐时,朱元璋出兵二十五万,以名将徐达为帅,大将常遇春为副将。不论从兵力,还是将帅方面,明朝的北伐之战都是占据优势的。

反观太平军北伐,首先在北伐兵力就是一个大问题。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后,虽然号称百万,但实际上能战斗的部队不过十万人左右。

这十万人的兵力配置是:南京约三万,镇江、扬州约一到两万,西征军约一到两万,北伐军约二到四万人。

从兵力配置来看,北伐军还是占据兵力最多的一支部队。但数万人马就要直捣清军老巢,听上去就不靠谱。

当时的清王朝都城北京,仅驻防的常备军就有二十万,北伐军长驱直进,只有前方,没有后方,不断攻城掠地,不断放弃,没有根据地也就没有后援,后勤出现问题也就是迟早的事。

太平军北伐孤军深入,最后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也是很显然的,也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很大因素在于,没有让杨秀清挂帅,或者韦昌辉、石达开带主力出征,这一论断也不无道理。

李开芳、林凤祥虽然也是太平军中的重量级人物,在全军中也有着很高的威望,但论战术谋略,以及管理军队的能力,都无法与徐达、常遇春相比。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外,也有学者认为太平军内部腐败、政权不稳也是一个大问题,相比之下,徐达北伐起码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

从上述三个因素,也不难看出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所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北伐战略本身并不成熟,个人认为,这是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李秀成的总结也是如此说。

0 阅读:109

读书悟道君

简介: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