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奋斗(六):难亡者生(1939-1945)

老六的意识世界 2024-01-17 15:30:55

一个农业国对抗一个工业国,面对敌人的强大,面对同胞的悲观,面对盟国的轻视,还有什么出路?唯有难亡,不亡!

武汉的丢失,让相距300多公里的长沙也变成了一座危城。武汉会战时,蒋介石曾要求时任总指挥的陈诚采取“焦土战略”,焚烧武汉,陈诚未能应命。长沙保卫战在即,老蒋召见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同样是焦土战略。

1938年11月13日,因误报点燃长沙,酿成“文夕大火”,90%房屋焚毁,3万人遇难。举国悲恸,痛斥政府无能。一座空城,守还是不守,在决策层形成了争论。蒋介石与白崇禧的意见是退守衡阳,薛岳的意见是坚守长沙,陈诚居中沟通。老蒋何尝不想在长沙据守日军,怕打光了部队有违“持久战”的既定策略。在看到薛岳一系列的策略准备以及抗战决心,随同意在长沙拒敌。

文夕大火,花园决堤,重庆轰炸,三大惨案

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基本全落入日方之手,人口过2亿。如此多的土地如此多的人口,必须要分兵把守,也需要时间来建立新的秩序,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大本营制定了新的对话策略:政治进攻,军事为辅,在有限区域内寻机歼灭国军主要力量。

驻守在武汉的日本十一军,被称为在华战略军。其他驻华部队,平常的重点任务都是维系地方秩序,而十一军用于打击国军主力,促进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9月到10月,1941年9月到10月,十一军先后两次进攻长沙,每次兵力在10万左右,寻机消灭国民主力,打完就退回到武汉。

经过1年整训的国军部队,战力大部分恢复,随即在1939年底发动“冬季攻势”,在十个战区对日发起全面反攻,破坏日本妄图建立的以战养战秩序。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附近,是通往大西南的门户。攻占昆仑关,就会威胁到云南,继而威胁到最后一条国际生命线“滇缅公路”。正准备参加政府会议的白崇禧,被紧急任命为“昆仑山战役”总指挥。

1939年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打响,历时23天,国军伤亡3万,日军伤亡1万。此战被日方称为“开战以来,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滇缅公路的威胁也随之解决。

“冬季攻势”让日本人大吃一惊,原来国军还有这么强的战力,难怪硬着脖子不投降。1940年4月中旬调集重兵,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宜昌是进入四川的咽喉,因而宜昌实为战时陪都重庆的门户。

张自忠将军在此战役中阵亡,日本占领了宜昌。国民政府紧急让陈诚出任第六战区总司令,拱卫重庆。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1940年6月14日,法国将军贝当出任投降派“维希政府”的总理。此时的重庆政府内外,弥散着抗战悲观的氛围,党内高层议论“贝当路线”,即与日本签订投降协议。

1940年8月,中共在华北调动20万人发动百团大战,动静极大,全国抗日士气为之一振。同时,蒋介石在重庆发布训令:如议论“贝当路线”等投降主义者,杀无赦。

百团大战的规模与杀伤力,让日本当局开始正视“八路军”这只抗日力量。华北日军开始多次大扫荡,整肃占领区,在主干道交通线周边实行“三光政策”,八路军游击区缩小50%。环视华北,成建制的抗日军队只有中条山的国军了。

1941年5月7日,日军三面围攻中条山,20万国军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4.2万人,总司令卫立煌被免职。

早在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就签订得了“轴心国协议”。此时的美国奉行地虽然还是“孤立主义”,但对欧洲战场的英国,以及亚洲战场的中国,也陆续展开了物资支持。同时,对日本开始进行贸易制裁与能源禁运。

能源小国的日本如何才能胜过能源大国的美国?山本五十六说:“打得越早,对日本越有利!”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蒋介石闻讯,欣喜若狂,多年的苦撑待变终于出现了转机。既然跟美国翻脸了,那么南亚大量的欧美殖民地就可以攻占了。

12月8日,日军围攻香港,重庆派遣军队驰援香港。作为战略军存在的第十一军开始进攻长沙区域,牵制国军对香港驰援。第二次长沙会战吃了大亏的薛岳,此时痛定思痛,总结出了“天炉战法”,正盼望着十一军的到来。

12月25日,驻守香港的英军投降,香港沦陷,十一军的牵制价值也没有了。在撤军回武汉与进军攻取长沙之间,十一军选择了后者。

所谓天炉战法,即“节节抵抗,退后决战,侧翼包剿”。国军终于取得了一次会战的胜利,国府邀请欧美记者观摩战场,顽强的中国军队,让欧美强国开始有点尊重这个穷困的盟友。

“偷袭珍珠港”意味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统帅部进一步明确了各战区的职责:中国战区不再主动发动大的会战,重点维系占领区的秩序,为太平洋战场提供前进的基地。

日军一路南下,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依次沦陷。在1942年6月之前,日本在占领区范围上实现了他标榜的“大东亚共荣圈”。

1942年1月,日本开始攻占缅甸。缅甸一旦陷落,滇缅公路也会被掐断。此时的重庆政府,经济,军事,民生已经到了匮乏的极致。

在英美政府的要求下,国府组织缅甸远征军,由美国人史迪威负责指挥。1942年2月,10万国军精锐进入缅甸,蒋介石的意见是“防守”,史迪威的意见是“进攻”。初战不利,后续节节败退,

到5月中旬,日军追击并占领云南腾冲,国军大部退回到云南,孙立人一部西撤退到印度。第一次缅甸远征结束,国民伤亡近6万人。滇缅公路被掐断,国际援助只能从死亡通道“驼峰航线”进来,此条航线上美军损失飞机1500架,牺牲飞行员3000人。

飞越”驼峰航线“的勇士

第一次缅甸远征军的失败,强化了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日军占领了缅甸,正在向印度渗透,第二次远征势在必行。随即成立了两只远征军,一支由史迪威指挥的驻印军,训练基地是印度蓝姆伽;另一只由蒋介石指挥的滇西远征军,前敌统帅是因“中条山战役”失败被撤职的卫立煌。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与国军隔怒江而望。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故事背景就是这个。

主张多打炮,少流血的孙立人将军

驻印军汇集了国军最优秀的将领,如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等。同时,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大量知识青年踊跃参,士兵的素质大大加强。

史迪威也基本上按照美式训练方式与美式装备来集训这支部队,国军五大主力的“新一军,新六军”就在此时成型。1943年3月驻印军开始反攻,国军新一军,新六军历经野人山,胡康河谷,于邦,孟关,密支那,八莫战役。一路击溃日军,日军节节败退。

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强渡怒江,6月底血战到腾冲附近,三个月之后才占领腾冲。次年1月,滇西军与驻印军东西会师,中印公路通车。第二次入缅作战,驻印军伤亡1.8万,歼灭日军4.8万,滇西军伤亡6.7万,歼灭日军2万。

出任远征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

就在第一次远征军惨败回国的时候,1942年6月4日,美国海军针对日本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战役,击沉日本航母四艘。自此,美军的太平洋反攻开始了。截止1943年4月,“偷袭珍珠港”的策划人山本五十六被美机伏击毙命,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已经丧失主动权。

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利,让日本人开始担心起本土与南方的海上运输被切断,有必要在中国拥有稳固的立足点,以利进行长期战争,为实现这一目的,应打通大陆交通线,制定了名为“一号作战”的计划。

从1944年4与12月,调集52万人,历经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国军全面溃败,沦陷国土面积20万平方公里,蒋介石的日记中写道:我今年五十八岁了,自省我平生所受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

万衡阳保卫战,方先觉1.7万人抵抗日军10万

国军的表现让盟国非常失望,一度怀疑中国是否会随时崩溃。史迪威往来华盛顿的电文总是痛诉“蒋介石的无能,国民政府的腐败”,一度让其萌发了要取代蒋介石,成为中国战区最高指挥官的念头,病中的罗斯福居然核准了这个建议,并且通报给蒋政府。

蒋痛苦思考多日,盟国对“我国”与“我民族”如此的欺辱,只能做“独立抗战的唯一选择了”。随电告罗斯福政府,“去史迪威与去国民政府,二者选其一!”

虽然这个盟国如此羸弱,但毕竟坚持了7年,伤亡了300万人,拖住了上百万的日军,罗斯福最后选择了蒋介石。

“一号作战”成功的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但失去了制空权的日军,频频遭受陈纳德带领的航空队的攻击,交通线几近瘫痪。

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

1945年2月,美英苏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美国希望苏联尽快投入到亚洲战场,苏联则提出一系列有关外蒙古与东北主权问题。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虽然节节胜利,但付出的代价高昂得让罗斯福吃不消。

而此时在中国战区中,日本派遣军有80万,关东军有50万,“孱弱”的中国军队在短期内是无法应对的,而美国也不想用人命来填补。在蒋介石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国的主权与利益,成为了美英苏谈判的砝码。

1945年的8月6日,“小男孩”降临到广岛上,死伤14万。8月9日,“胖子”降临到日本长崎,死伤10万人。同日,百万苏联红军对日本7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亚洲战场,日军阵亡总人数为210多万人,其中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55万人,在中国战场死亡45.5万多人;中国军队阵亡135万,美军阵亡12万,英军阵亡3万。

至此,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