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江青写信给张玉凤,要求再给8000元:请毛主席闲暇时报予他

光康说历史 2023-05-03 13:46:08

毛主席晚年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一个是张玉凤,而另外一个是护士孟锦云。

而要从关系上来论,毛主席无疑更信任张玉凤,孟锦云到中南海的日子毕竟又短了一些,而张玉凤则是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兼政治秘书。

图|1964年,毛主席在列车旁与张玉凤合影

据孟锦云回忆,1975年夏,她刚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对他非常热情,但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态度却突然冷淡下来。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张玉凤为她特意解惑。

孟锦云这才明白,原来毛主席是被他吓到了。

毛主席居住的房间特别安静,而孟锦云每次进屋子的时候,总是无所顾忌,声音也很大,毛主席那时毕竟已经80多岁了,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一来二去对她产生了意见,张玉凤后来给她出主意:

“你以后进房间时先给他点声音,比如咳嗽一声,或出点儿粗气。这样老人好有个思想准备。”

孟锦云依着张玉凤的嘱咐,毛主席果然又恢复了之前对她的态度。

还不仅仅是孟锦云,在她到中南海之前,毛主席身边其实还有一个护工小李。

小李年纪不大,身上有不少少年人的天性,可做事却欠缺沉稳,一次毛主席躺在床上看书,小李想着去给毛主席擦擦背,但也不知道是打扰了毛主席看书,还是什么原因,毛主席一声不吭,把书卷成筒装,打了一下她的手背。

挨了这一下,小李感觉很委屈,为啥我给毛主席擦背,他要打我呢?张玉凤才跟他解释:

“可能你的动作太生硬了,主席岁数大了,也有些怪脾气。”

从这一简单事例上,也不难看出,张玉凤在毛主席晚年的重要地位。

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六年,但据她回忆,在很早之前,他就是毛主席专列上的服务员。

那还是1960年,张玉凤是铁路局的一名乘务员,这年铁路局正好遴选中央首长专列的服务员,张玉凤就去报了名,等到她被选中后,才发现自己是在毛主席专列上工作。

图|1969年毛泽东来到天津视察,休息时与汪东兴、张玉凤合影

不过,那时毛主席专列上,也并不仅仅只有一节车厢,而是多个车厢,张玉凤也不再毛主席车厢里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毛主席下车同当地领导人谈话,胆子大的张玉凤趴在窗户上看,毛主席回头一瞥,恰巧注意到她。

回到专列上后,毛主席特意嘱咐汪东兴把张玉凤叫来。

尽管有些紧张,但毛主席显然注意到,张玉凤的胆大心细,汪东兴后来也注意到这一点,就把张玉凤调到了毛主席的车厢里工作。

张玉凤工作确实格外认真,只要毛主席吩咐不让人来打扰,张玉凤就站在门口,拦住所有可能进到车厢里的人,就连汪东兴也被拦住过好几次,时间一长,毛主席也对这个小姑娘表示很满意。

只是张玉凤那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还有机会到中南海工作。

1970年7月,铁道部的领导带着张玉凤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他们,当时两人便提出要把张玉凤调到中南海工作。

从这天开始,张玉凤便陪在毛主席身边。

张玉凤细致的工作态度,让毛主席很是安心,尽管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女同志不少,比如护士长吴旭君等等,但如果要论最信任,那还是要说张玉凤。

大约是在1973年4、5月份,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徐业夫病重,不得不住院治疗,但毛主席身边又实在缺不了这样一个人,于是就让张玉凤顶替了。

要知道在毛主席身边干机要秘书,无疑是相当荣耀的一件事,张玉凤的前任徐业夫是老革命家出身,1927年入党,1930年参加红军,1936年经徐海东推荐到毛主席身边,在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此后长达三十多年,徐业夫就没离开过毛主席身边。

张玉凤是一个年轻姑娘,1960年才参加工作,无疑她和徐业夫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更让张玉凤没有想到的是,徐业夫1974年病逝以后,毛主席直接建议中央让她当了机要秘书并兼生活秘书。

1974年,毛主席乘专列到湖南,张玉凤也随同前往,在整理文件时,意外发现了中央办公厅下达的正式任命文件:

“任命张玉凤同志为毛主席处机要秘书。”

张玉凤一下子压力很大, 以前她只是代管一下,现在真正让她管起来这些事儿,她还是本能的感觉有些难,况且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万一耽误了什么事儿怎么办?

张玉凤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到毛主席身边汇报这件事,没想到毛主席只是很轻松的说了一句:

“我知道,那是我同意的。”

张玉凤说了自己的顾虑以后,对毛主席很诚恳的说:

“主席,我担心我胜任不了这份工作,您还是重新换一个人吧。”

“你怎么胜任不了。”毛主席抬起头笑道:

“徐秘书生病这段时期间,你做的非常不错呀,我是很认可的。”

“不过……”

毛主席似乎是有意要教张玉凤,特意嘱告她:

“不过之前你是代替,现在你是担任秘书,所要承担的责任就大不相同了。”

见张玉凤点头,毛主席缓缓说道:

“其实,做我的秘书不难,最主要的是守纪律。第一,你做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文件,而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看,包括江青,除非得到我允许外;第二,成为秘书后,头脑一定要清醒,要知道自己为谁工作,代表谁办事;第三,成为秘书后,要谨慎、谦虚、多学习,除去收发文件,还要多看材料,尤其是那张《参考消息》。”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张玉凤确实学习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再到后来,毛主席甚至连自己私人保险柜的钥匙也交给了张玉凤保管,保险柜中不仅有毛主席的私人存折,还有一部分党和国家的绝密文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疑也说明毛主席对张玉凤的信任。

毛主席对张玉凤的这份信任,也很让江青看重。

毛主席与江青的婚姻将近40年,关系也很复杂。

年轻时候的江青也是一名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她到了延安后,也很能吃苦,当时不少同到延安的青年学生都受不了纷纷离开,只有江青坚持下来。

不少在毛主席身边的人都回忆称,江青也不是一开始就坏。

据高富有回忆:

“那个时候,江青的表现很不错,对毛主席的生活很关心,对主席的吃喝拉撒睡觉安排得很细致、很周到,真正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责任。”

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那时江青就跟随在毛主席身边。

一直到后来建国以后许多年,毛主席与江青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发生变化,尽管江青后来搬到了钓鱼台,但只要想回来,只要毛主席不是接见外宾或者忙碌,一个电话就能回来,有时还会在丰泽园住一晚上,江青也称:

“我这是回家。”

不过到了九届二中全会以后,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毛主席后来决定不见后,江青再想要进中南海就变得非常困难,她也曾为此大发雷霆,但始终没什么改变,后来江青不顾阻拦强行硬闯,毛主席一见她就大发雷霆:

“为什么不拦住她?”

从这天以后,警卫员拦住江青进入就成为一个死命令。

江青虽然多数时候无理取闹,但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话,哨兵又怎敢阻拦她进入。

据说毛主席对于江青三番五次到来十分反感,曾这样说过一句话:

“江青这人不理解人也不体贴人,人老了,就是想要安静些,她就是不让我安宁。江青要来我就走!”

1974年3月20日,江青又来见毛主席,被拒之门外,只好站在门口等候,不一会儿的功夫,工作人员给她拿来了一封毛主席写给她的信:

“不见还好些。过去多年同你谈的,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有马列书在,有我的书在,你就是不研究。我重病在身,八十一了,也不体谅。你有特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你也是个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的人。请你考虑。”

张玉凤是1970年到的中南海,对这一情况自然也有所了解。

从70年、71年开始,江青见毛主席的时候还多一些,但到了72年,情况有了变化,两人见面以后,毛主席发脾气的次数很多,后来干脆直接下令,没有他的同意,不许江青再来他的住处,到了73年以后,江青再打电话求见毛主席,毛主席总是推脱,因此江青想要当面向毛主席反映一些情况已经很难,只能通过信件或者是能够见到毛主席的人转达。

到这个时候,张玉凤已经成为毛主席身边最重要的工作人员。

据张玉凤回忆,毛主席晚年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甚至达到了走路也很困难的程度,1971年,毛主席出席陈老总追悼会,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

到1975年时,毛主席的肺心病已经很严重,就连说话也吐字不清,好在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许多年,她能够听懂大概的意思,便由她代为转述,如果说得对,毛主席便点点头。

为了维持同毛主席的联系,江青也不得不与张玉凤打好关系。

1975年1月7日,江青找毛主席要钱,但因为见不到毛主席的面,于是给张玉凤写了封信:

“那笔钱能否取出八千元?因为如从1968年算起,我应归还八千元,从1969年起我应归还七千元。当然,可以不归还,不过还了心安理得。这七八千元,主要用于照像、购买灯光装制(“制”似应为“置”),灯光我送给新华社了,没有算钱。是党和国家财产,不应算钱,不能慷国家之慷(引者注:应为“慨”)。如不取,请在主席暇时,报主席,再请主席给八千钱。”

江青那时痴迷摄影,毛主席还特意为此请了新华社的石少华来当她的老师,但不能不说的是,摄影无论在那个年代,那都是极为烧钱的一项活动,在那个年代,光是胶卷一项就要消耗不少费用。

一开始,江青并没有考虑这部分花销。

1971年上半年的一天,江青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新华社去询问,当时石少华给江青仔细计算了费用,列了一张单子,江青拿过来一瞧,一下子脸色大变,单子上开列的费用是3000多元,要知道在七十年代初,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据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回忆,那时毛主席、江青的工资都归他管,但都是各自支出各自的,按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AA制”,这也是毛主席特意交待的。

显然以江青的工资状况,是完全没办法出这笔钱的,没有办法,江青只好去求助毛主席,从毛主席稿费中垫付了这笔钱。

吴连登也在回忆中称,在毛主席稿费支出中,江青要占很大比例,据他猜测,可能是用来购买摄影器材和胶卷:

“后来,江青因为钱不够花,还曾欠过新华社8000元钱。”

交了钱以后,江青又怀疑石少华是在故意敲竹杠,还同叶群说起过这件事,当时叶群对她说:

“我给您在画报上、报纸上多登几张照片,收点稿费,弥补一下。”

从江青给张玉凤写信向毛主席要钱这件事上,也不难看出张玉凤在毛主席晚年的重要性。

张玉凤晚年生活的很低调,不大愿意接受采访,只有同毛主席有关的事儿,才能产生触动。

一次,张玉凤夫妇接受采访,有记者问了一句:

“毛主席说,张玉凤是‘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是这样吗?”

一听这句话,在一旁的刘爱民(张玉凤的丈夫)哈哈笑了两声:

“没错。她就是‘张飞的后代’。别看说话慢条斯理的,有脾气呢!再加上办事认真……”

据说是七十年代的一天,毛主席接待客人,时间有些长了,当时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担忧他的身体,因此想让毛主席早点结束会客,本来这其实也是好意,可张玉凤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失了稳重,让毛主席感到很不高兴,毕竟当着客人的面。

事后毛主席狠狠批评了张玉凤,张玉凤也很委屈,就顶撞了几句,气得毛主席当即说:

“你要是不高兴我说你,就给我滚。”

张玉凤也是一个很大脾气的人,还真的就收拾行李,回了家里,一连二十多天没回来。

时间一长,毛主席和张玉凤就都感到后悔了。

毛主席晚年确实离不开张玉凤,少了这么个人,身边确实不方便。

张玉凤也一样,她很担心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当时张玉凤的领导(张玉凤人在中南海,但关系始终在铁路局)以及婆婆都劝说他,不如跟毛主席道个歉,但张玉凤始终固执不肯。

事到如今,后悔也没有办法,本来张玉凤不打算回中南海去了,但想起自己衣服还在中南海,于是给吴旭君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只说了一句:

“你就在家等着吧,过一会儿车就接你去了。”

张玉凤还是回到了中南海,毛主席一见她就忍不住打趣:

“办事认真,工作尽职,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

图|张玉凤

1973年,张玉凤怀二胎后,毛主席特意准了她的假,生下女儿后,因为没有人带孩子,张玉凤又在家里歇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能照顾孩子,张玉凤已经打算离开中南海。

让张玉凤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还专门派江青来探望她,并嘱咐:

“替班的人不是很理想,你让她早点回来上班。”

张玉凤其实心里很清楚,毛主席晚年很孤独,特别是在身边的亲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他把她们这些在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得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毛主席去世以后,江青曾以主席夫人的名义,索要张玉凤手中毛主席保险柜的钥匙,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毛主席的这个保险柜,里面有不少党和国家的机密文件,在这个关键时刻,张玉凤严守底线,她对江青说了一句:

“主席留下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的财富,若要清理必须经华主席批准。”

也因为张玉凤的坚持,江青的想法最终宣告失败。

图|张玉凤

张玉凤离开中南海以后,先是被安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来又回到了铁道部,当了一名普通干部,经历过跌宕人生的张玉凤,在她的晚年收获了她的平静……

0 阅读:2

光康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