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什么病?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我是小医生 2024-04-13 08:37:43
手足口病是一种什么病?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该病的潜伏期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污染。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病变。该病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分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善,手足口病病毒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很关键。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将外面的病毒带回家里。大力开展家庭卫生清洁行动,清除卫生死角,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牢记“讲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的防治办法。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0 阅读:1

我是小医生

简介:各种医疗健康知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