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奋斗(五):抗日战争(1938年)

老六的意识世界 2024-01-17 15:21:13

华北危局

1937年9月,日军进展大同。第二战区总司令阎锡山,力求山西不丢,随决定在平型关设防,阻挡日军前行。林彪带领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外围伏击了一只日军辎重队,歼敌百人。

日军迂回到平型关后面,阎锡山顿感有被包围的风险,立即下令放弃平型关,往后撤退。眼看山西即将不保,山西王阎锡山请求中央军帮忙,广西三杰之一的黄绍竑出任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卫立煌带领中央军增援太原。

中央军与晋绥军,随之在忻口一线布防。苦战20余天,忻口防线丢失,国军伤亡7万,日军伤亡2万。阎锡山随命傅作义守太原,仅6日,太原失守,中央军与晋绥军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一直与日周旋直到抗日结束。《亮剑》中的战场背景就是这里。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江苏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占领南京的日军,改编为华中派遣军,与华北方面军,实行南北对进,剑指华东战略要地徐州。

徐州归于为第五战区,司令官是李宗仁。第五战区势力最强的莫过于山东王韩复渠,老蒋给到韩的命令是“焦土抗战,死守济南”。日本方面派人联络韩复渠,韩自言:做汉奸是不行的,把人打光了也是不行的。日军步步紧逼,韩复渠步步撤退,一丢济南,二退黄河。

适逢发觉其与四川王刘湘往来通信,有“联省互保,独立中央”的打算。在1938年1月的军事会议上,韩复渠被捕,月内枪决。在武汉养病的刘湘听闻韩韩复渠被捕,吐血而亡,留下遗言: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山东丢失,石家庄丢失,徐州区域成为前线。而李宗仁手上也没有多少可用之兵,正在发愁间,“叫花子”川军来到。

川军千里步行赶赴太原战场,此时太原战场有中央军与晋绥军60万之多,阎锡山自然看不上装备差战斗力差的川军了。没有补给的川军只能沿途“抢劫”,阎锡山一状告到老蒋那里,气得老蒋放言,“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多个战区都拒绝接受川军,在走投无路之下拜到李宗仁门下,李宗仁如获至宝。

“汉奸”将军张自忠戴罪在家,昔日同僚都避而不见。原29路军参谋长萧振瀛从国外归来,深知这位义弟是个憨厚的良将,多方运筹,张自忠重新被启用,归建到原来的部队现在的59路军。归队当天,对着同样担负着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徐州一战,张自忠从汉奸成为英雄。

徐州会战自1938年1月起,历经台儿庄战役,5月即开始撤离徐州。20万日军机械化部队在后,50万国军部队在前,如果让日军尾随追击过了黄河,则有可能让华东日军与华北日军合流。

6月9日,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阻挡了华北日军的同时,中国民众死伤80万。

华中危局

从1927年开始,德国就跟中国保持着贸易关系,从中国获取一些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淞沪会战开始后,在德国的调停下,中日开始谈判。蒋介石召集党内高层,准备接受日本的条件,并且知会德国调停代表。

日本军队占领上海,一路势如破竹,攻陷南京。在新的军事态势上,日方否定了之前的协议,提出了新的协议:1)承认伪满洲国,2)日军所占皆为非武装区,3)对日赔偿。正在发高烧的蒋介石闻听此协议,愤怒而起,明确了中国必须抗战到底。调兵遣将,在武汉与日会战。

从徐州战场撤回来的部队,加上从淞沪战场及南京战场撤回的部队,累计110万。吸收“南京保卫战”孤城防守的失败策略,武汉保卫战将重点放在武汉外围,利用地形优势,节节抵抗,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10月21日,广州沦陷,交通枢纽的粤汉铁路失去了价值。武汉已成孤城,百万参加武汉会战的部队依次内撤。历时4个月的武汉会战结束,国军伤亡40万,日军伤亡4万。

华东华北的快速沦陷,让内迁的大量物资堆积在宜昌。工业设备,内迁民众,撤退军队。这些力量都是中国持久战的最后一丝薪火,如此重任委托给了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四十天后就是枯水期了,日军在头顶不断轰炸。民生公司,以全员之力,将大部分物资及时运到大西南。民生公司死亡116名船员。

武汉会战的失败,让汪精卫坐立不安,对抗战的前途异常悲观。随于12月底出走重庆,辗转到越南,飞到上海,最后飞往日本。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汪精卫的来投,让日本的“以华制华”的策略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执行人。

下一期:蒋介石的奋斗(五)

举报/反馈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