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最大的卧底,他让杜聿明死不瞑目

最先锋 2023-10-12 00:29:49

对于败军之将的杜聿明来说,淮海战役也是他永远的心病。77岁时,杜聿明病重住院,郭汝瑰到医院看望他,杜聿明拉着郭汝瑰的手问: “我在问你最后一遍,你当时是不是卧底?”

对此,郭汝瑰回答说: “光亭啊,我们只是立场不同。”面对一个临终的病人,郭汝瑰仍然含糊其辞,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让诚实耿直的杜聿明死不瞑目。

黄维,这位国民党将领,曾是最后一批特赦的战犯之一。在他27年的监禁生涯,始终不肯接受改造,被视为顽固派的典型代表。重获自由之后,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人对事都看得开了。唯独对郭汝瑰,他一直心怀敌视,每次相见,他都是沉默寡言,眼神里充满怨恨。

你可能会好奇,郭汝瑰究竟做了什么,得罪了这两位将军呢?

事实上,郭汝瑰可是淮海战役中的关键人物,他的责任就是负责制定国军的作战部署。然而,他的行动却导致了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俘。而杜聿明,他的败军之将的名头,也与郭汝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年来,黄维一直在思考,他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都表现出色,为何在解放军面前却束手无策?当他得知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后,他终于明白,原来一切都是郭汝瑰的阴谋。

革命情怀

郭汝瑰,出生于四川铜梁的一个书香家庭,堂哥郭汝栋是川军师长。在堂哥的影响下,他选择了走向革命之路,而非家人希望他走的医学之路。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蜜月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多为共产党员,他在黄埔军校接受了共产主义的熏陶,1928年,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时局混乱,郭汝瑰与党失去了联系,无处栖身,又回到了川军堂兄处。但此时的堂兄已经变得日益反共,郭汝瑰不便久留,又离开四川,东渡日本,去了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

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决然的离开日本,返回国内。他通过顶替保送学员的身份,进入了陆军大学,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陆军大学,郭汝瑰以出色的成绩和独特的见解,赢得了国军总参谋长杨杰的赞赏。毕业后,他进入了陆大研究院深造,并担任了陆大战史学教官。而当他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担任54军参谋长,他的才华得到了陈诚的认可。而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他的独特战略理念更是得到了陈诚的肯定,他被提升为第20集团军参谋长。

抗战显谋略奇才

郭汝瑰在黄埔五期、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经过专业训练,亲历过战场,当过教官,对军事理论深有研究,精通日文、德文,堪称文武全才,是学者型将军。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郭汝瑰经陆大同学推荐,到陈诚所属的第14师任参谋长。第二年,爆发淞沪会战,中日两军对决上海。

当时因日机密集型狂轰滥炸,面对79师重大伤亡和动摇的斗志,郭汝瑰代替42旅旅长曾粤汉主动请缨,并立遗嘱,率领两个团与日军拚死冲杀,七天七夜,8000多人的部队,拼杀到只剩2000多人,硬是守住了阵地。

战斗最危急时,郭汝瑰给师长霍揆章写了一封绝笔信,以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草。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这封绝命书气壮山河,能使天地变色,也为郭汝瑰赢得生前身后名。淞沪会战后,郭汝瑰被陈诚任命为54军参谋长。陈诚已经感觉到郭汝瑰是个将才了。

武汉会战备战之初,在陈诚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师参谋长郭汝瑰直言德国顾问的防御计划 “实际上步南京保卫战后尘。一点突破,必然全军崩溃,其惨景与南京战役相比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并提出“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消耗日军的设想。陈诚采用了郭的军事方案,武汉虽然最终失守,但达到了消耗日军的目的,国军没有重大损失,日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战败后,郭汝瑰随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前往芷江和南京,参加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仪式。1946年2月,郭汝瑰任张治中随员。1946年6月,受国防部长白崇禧赏识任中华民国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之后升任陈诚的总参办公厅主任,次年3月,升任作战厅厅长。

此时的郭汝瑰已授国民党中将军衔,党国元老们的红人,备受国民党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郭汝瑰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在国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期盼着能回归中共。1945年,他终于通过任廉儒与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接上了关系。他向董必武表达了想去延安的愿望,但被董必武拒绝,因为董认为他在国民党内更有用。

至此,郭汝瑰正式归队,并由此开启了国民党军队内战时期的至暗时刻。

计谋成败

从蒋介石到陈诚,对郭汝瑰的间谍身份都毫无察觉,反而信任有加,并任命他担任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负责作战计划。这等于把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毫无保留地展示在解放军面前。有时,国民党前线将领甚至还没有收到作战计划,解放军已经在研究国民党军队的计划了,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如何能不失败呢?

在淮海战役期间,国军的所有作战计划都是由作战厅发布的。郭汝瑰精心谋划,巧妙地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制造矛盾,悄无声息地进行错误部署,设计让国民党吃亏的作战命令,并发布大量虚假情报。这导致国军的整个作战处于混乱状态,而解放军的指挥则相当顺利。

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解放军全歼了黄百韬的第7兵团。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又将黄维的12兵团围歼。当黄维兵团被包围时,蒋介石下令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前往双堆集解围。

杜聿明接到命令后,觉得这可能是个陷阱,特意向蒋介石建议,希望将大军往永城方向移动,这样既能进攻又能退守,也能实现为黄维兵团解围的目标。

蒋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方案。然而,当杜聿明率领军队行进到半途时,突然收到蒋介石亲笔信,要求他改变行军计划,赶往双堆集解围。

这种临时改变决策的做法是兵家大忌,最终导致杜聿明率领的30万大军惨败,他本人也被俘。那么,是谁促使蒋介石改变计划,引诱杜聿明进入包围圈呢?当然只有郭汝瑰。

在整个淮海战役,甚至是整个三年内战中,解放军每次都能胜券在握,展现出神妙的计谋和决策能力,决胜千里。而其中郭汝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黄维在得知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后,心怀怨恨,无法原谅他的行为。

0 阅读:212

最先锋

简介:话社会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