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李世民的一首元日诗,霸气威武,写尽新春气象

平酱文史 2023-12-31 09:53:55

春寒料峭,冬日的严寒尚未完全退去,而新春的脚步已经悄然而至。在唐朝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著名皇帝李世民,提笔写下了他的《元日》诗,其中即展现了自己霸气威武的帝王气象,同时又将新春的良辰美景尽收于笔端。

《元日》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䌽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这两句诗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高高的轩窗透进暖洋洋的春日阳光,深深的楼阁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妩媚。春天的阳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高轩”指“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长廊”,“暧(ài)”指“昏暗,不明朗”。“邃阁”即“幽深的楼阁”,“朝光”即“早晨的阳光”。

“彤庭飞䌽旆,翠幌曜明珰。”李世民继续描绘着新春的景象。红色的庭院中,飘扬着绚丽的旗帜,翠绿的帘幌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华。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新春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

“彤庭”在古诗词中泛指皇宫,这是因为汉朝的皇宫多用朱漆装饰。“䌽”即“彩”,“旆(pèi)”指古时末端像燕尾形状的旗子,也可以是旗子的总称。“翠幌”指“绿色的帷幔”,“曜”意为“照耀”,“明珰”泛指珠玉。

结构上来说,前四句是很典型的写景,写尽新春的良辰美景。接下来的八句,则主要写人,写尽霸气威武的帝王气象。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李世民以严谨的态度治理国家,驾驭四方。他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使得整个国家安定有序。这里的“恭己”和“垂衣”都是一种比喻,表现了李世民治国理念的独特之处。

“恭己”指君主不问政事或大权旁落,“垂衣”用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周易》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四极”“八荒”就不用解释了吧,大概可以理解为“普天之下”。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新春之际,皇宫的丹陛之上排列着寒光闪闪的兵器,长廊之中回荡着丝竹之声。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皇宫的庄严与肃穆,也展现了新春庆典的热闹与喜庆。

“丹陛”指宫殿的台阶。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李世民以和煦的春风和繁荣的国家来展现大唐的昌盛。他赞美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穆”指“温和”,“熏风”指“东南风”“和风”,“康哉”是歌颂太平之词。

“穆矣熏风茂”这句其实准确来说是写景,并且情景交融,借温和的春风来表达天下太平的美好心情。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李世民遵循先王的足迹,以文治天下。他以古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智慧和借鉴。

“后轨”即“后世轨范”。“循古”即“遵循古制”。

下面两句又是写景。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在这两句诗中,李世民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说新春的草比去年的更加郁秀,梅花开得比去年的更加艳丽,来表达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志得意满。

结尾两句言志。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在诗的结尾,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宏伟志向。他希望能像巨川之水一样,浩浩荡荡地奔腾不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自己的治国理念能够像舟航一样,引领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尾化用了《尚书正义·卷十·说命上》中的:“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整首诗中,李世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春的良辰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更展现了他的治国理念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这首《元日》诗不仅是他个人的心声,更是他对整个国家的寄语和期望。

如今读来,这首诗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的气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世民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在新的春天里,我们也可以像李世民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和期望,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4 阅读:390

平酱文史

简介: 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