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魏之战(上)

百年的驿站 2024-05-19 05:16:23

公元534、535年,统一北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北魏政权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魏受权臣高欢控制,西魏则被权臣宇文泰操纵。这两个傀儡政权仅存在了二十年左右就先后被北齐、北周取代。这期间,双方都试图吞并对方,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537年春天,高欢分兵三路,大举进攻西魏,命大将高敖曹南围洛州,窦泰北攻潼关,自率大军直抵黄河,架起三道浮桥,声言要直捣西魏都城长安。宇文泰屯军广阳,召集诸将说:“高欢三路进军,又摆出要渡河决战的架式,实质上是要把我军牵制在正面,好让窦泰能够西入我境啊。自从高欢起兵以来,窦泰经常为前锋,其部下都是精锐士卒,连得胜仗,十分骄横,我若发兵突然袭击,定能获胜。窦泰一败,高欢就会不战而退了。”

高欢(496年~547年2月13日)

众将都认为:抛下近处的高欢而去袭击远方的窦泰,万一有什么闪失,懊悔就来不及了,不如分兵防守。宇文泰说:“高欢前两次进攻潼关,我都屯军灞上,没有赴援;今天他大举而来,认定我也只能自守,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乘机偷袭,何愁不能取胜!敌军虽说造了浮桥,也不能一下子就攻过河来,五天之内,我一定能够击败窦泰,各位不必多疑。如果与高欢隔河对峙,窦泰绕出我后,我军腹背受敌,就很危险了。”于是毅然率军返回长安,声言要保住陇右,暗中则率轻骑直抵潼关南面的小关。窦泰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急忙传令依山为阵。队列尚未排成,西魏兵已铺天盖地般地扑进阵来。窦泰战败自杀,万余人尽数被歼。高欢因无法过河,不能赴救,只得引军撤退。

高敖曹倒是员猛将,他率南路军直趋商、洛,不顾山路险阻,“转斗而进,莫有当其锋者”,终于攻克洛州,擒获西魏洛州刺史泉企等将帅数十人。正要乘胜而进时,传来北路军的败报与高欢的撤退命令。高敖曹只得弃掉洛州,“力战全军而还”。这一年十月,高欢又率二十万大军直趋蒲津,打算渡过黄河进攻西魏,派高敖曹率三万人出河南。此时,关中因连年饥荒,宇文泰不得不率部下到边境处的陕城就食,听到高欢要渡河,忙率军入关。高敖曹随即包围了陕城。这时有人劝高欢说:“西贼连年饥馑,因此冒死到陕城来取食。目下高敖曹将军已围住其粮仓陕城,西贼无法得到粮食。我军只须屯兵诸路,不与其交战,等到明年麦收时,西人也差不多饿死了,何愁宇文泰不降!望主公不要渡河。”高欢不听。渡过河后,大将侯景道:“我军兵势极大,万一受挫,就难于收拾。不如分为前后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合击;前军若败,后军出援。”高欢又不听。此时宇文泰已入据渭南,部下士卒不满万人,征集诸州将士,又都未能赶到。诸将都认为寡不敌众,不如避敌锋锐,放高欢西进,再等待时机击敌。宇文泰道:“高欢如果到了长安,我军人心浮动,更加不利。目下乘他越山渡河,远来疲困,且又立足未稳,迅速迎击,定能获胜。”于是在渭河上架起浮桥,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轻骑过河,在距东魏军六十里外的沙苑驻扎下来。宇文泰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采纳部将李弼的建议,避免平地对阵,而是占据渭曲,隐伏于芦苇丛中,背水结为左右两阵,令军士闻鼓声而击敌。

0 阅读:14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