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一碗汤,一年不用郎中帮,健脾养胃,大肚腩瘪了,一身轻!

经络技巧 2024-05-19 22:10:36

农历四月十三日,翻阅日历,小满节气已至。此节气的莅临,宛若自然之界发出的一则隐秘讯息,昭示着酷暑盛夏已然拉开了帷幕。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中,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习俗,而小满,则是长筋骨、蓄精力的关键时刻。

小满时节,气候日渐升温,人体的代谢速率也随之加快,此刻正是调养身体、提升体质的难得契机。若是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那么面对接下来的苦夏、乏力、胃口不佳等问题,你便能更为镇定地面对。

依据中医之五行学说,夏令时节隶属于火行,与心之脏腑相应相通。小满时节,心火日盛,此为人体阳气充盈巅峰时期。然而,若心火过于旺盛,可能引发焦躁不宁、夜不能寐及多梦症状。因此,中医倡导在小满时节应尤为重视养心定神,旨在维系身心的平和与康。

饮食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值此小满时节,饮食应顺应天时,尤其宜享用滋养补益汤羹,对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降暑解热、补充营养具有显著效果。这也正是民间流传着“四月十三一碗汤,一年不用郎中帮”之说的缘由。

先讲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他的四位重臣因为长途跋涉与环境变化,身体不堪重负,纷纷病倒。即使是宫中的御医,对此也感到棘手。乾隆皇帝于是命令当地知府贴出告示寻求医者。未过多久,一位僧人揭下告示,为四位大臣诊断后,他开出了药方:“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各等量,与猪肚同炖。”并预言:“四臣,病除。”四位大臣依方服药后,竟然迅速康复。自那以后,每当有官员南下巡视,都会采用这个药方来调养身体。随着岁月的流转,这一药方以“四臣汤”之名在民间广为传播。当该药方传至台湾之后,因民众对“四臣汤”的由来知之甚少,加之在台语中“臣”与“神”发音相近,因此误传为“四神汤”。

四神汤好比中医养生的“四重奏”,由淮山、芡实、莲子和茯苓四味药材组成。

淮山,如同乐队的低音部分,稳重而深沉。它不仅能健脾胃、助消化,还能润肺生津,补肾固精,为整个身体提供稳定的基石。就像低音为乐曲提供稳定的节奏一样,淮山为脾、肺、肾三大脏腑提供均衡的调养,使得身体的基础功能得以稳健运转。

莲子,作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精华,它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莲子像主旋律在乐曲中穿梭,缓解脾虚引发的长期腹泻、遗精带下等问题,同时让心神得以安定。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如同乐队中的高音部分,高亢而激昂。它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对于肾虚失固、腰膝酸软无力等问题有显著效果。芡实则在乐章中演绎出激昂的节拍,唤醒身躯的勃勃生机,助力人体抵御湿邪的侵扰。

茯苓,则是这支乐队的指挥家,掌控着整个乐章的节奏和气氛。作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它具备利水消肿、渗湿化浊、健脾和胃以及宁心安神等多重功效。茯苓引导着其他药材共同演绎出和谐的乐章,治疗水肿尿少、痰饮引起的眩晕心悸等问题,同时让心神得以宁静。

这四味药材合用,既能滋补身体,又能调和脾胃。在小满时节喝上一碗四神汤,不仅能够开胃消食、排湿强脾,滋阴润燥,还能养心安神、健脾补肾,对于夏季常见的乏力、胃口不佳、心烦失眠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长期服用,痰湿淤堵的大肚腩自然消除。

木子介绍一种特别的四神汤做法。

材料:淮山50g、莲子30g、茯苓20g、芡实30g、枸杞10g、瘦肉200g(猪肚)、红枣5颗。

做法:把淮山、芡实、莲子和茯苓泡在水里30分钟。洗净瘦肉,切成块,用开水去掉血水。红枣和枸杞洗干净。在砂锅内注入清水1500ml,武火烧开。把将事先浸泡过的药材放进锅里,文火细煮。药材煮到有点软的时候,加瘦肉继续煮。煮40分钟后,加红枣续煮10分钟。临出锅前5分钟加枸杞,并加盐调味。

这款四神汤还加了红枣和枸杞,不仅更好喝,还更有营养。红枣可以补气养血,枸杞可以滋补肝肾。

小满一碗汤,不用郎中帮。让我们在这个小满节气里,用心熬制一碗四神汤,安心入夏!

4 阅读:108

经络技巧

简介:穴位、经络、技术、手法、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