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怒火冲天,即将发起大反攻,刘少奇却冷静地提出:此举不妥

史说新域 2023-11-28 09:40:32

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如果重点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党内另一位重要领导人——刘少奇的崛起,不管是就共产党来说,还是对毛泽东本人来说,都是一大幸事。

刘少奇的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常常使他比其他领导人更多一份远见卓识,历史反复证明了刘少奇在重大决策上无与伦比的冷静和严谨。

比如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皖南新四军几乎全军覆灭。蒋介石扬言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一时间中国上空乌云翻滚,反共鼓噪甚嚣尘上。

社会舆论认为,这次皖南事变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的重演,形势又将陡然逆转。

在共产党内,主张同国民党决裂、为新四军报仇的呼声一下子高涨起来,可以说是全军怒火冲天。

当时,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首的中央军事指挥机构在致各根据地负责人的急电中,明确指示:“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

具体来讲,毛泽东、朱德打算调集华北、华中地区的军队,对国民党军予以有力的反击,以此告慰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将士的英灵。各军区部队的指挥员们在得悉中央这一决定之后,都摩拳擦掌、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

值此全军怒火冲天、即将发起全面大反攻之际,刘少奇在严肃而慎重地分析着形势,深思熟虑之后,冷静地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全面大反攻之举不妥。

1941年1月15日,他给毛泽东等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说:“这里的同志出于义愤之余,亦有立即举行反攻之主张,然根据各方面情况,平心静气一想,我们却有下列意见,望中央细心考虑。”

他提出:全国局面,国民党仍继续抗战,对共产党仍不敢分裂,此时我党亦不宜借皖南事件与国民党分裂,建议“在全国主要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

中共中央经过认真讨论,赞同刘少奇的意见,重新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

刘少奇接着又向中共中央提议重建新四军,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即发布了重组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中共的这一惊人之举,像一声春雷,使反共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为之震慑。它又像一阵春风,把皖南事变以来积在人们心头的愁云一扫而光,中国人民又看到了希望。

事实证明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方针的正确。我们不能说刘少奇比毛泽东、朱德等更具远见,我们在理解毛泽东等领导人因为“皖南事变”而对敌人满腔怒火的同时,更佩服刘少奇在怒火中的冷静和严谨。

当然,我们也十分敬佩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从谏如流。倘若没有毛泽东、刘少奇的珠联璧合,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另是一番样子。

6 阅读:903

史说新域

简介:分享尘封史事中那些有温度、有趣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