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三则:丢金钗,戏谑之祸,唐某

志怪细细谈 2024-05-15 13:23:19

丢金钗

霸州小吏王某,家小富,守寡的侄媳妇无法自给,在这暂住寄食,平时做些家务。王某公事外出半月,妻子在家丢了一支金钗,她怀疑是侄媳妇所偷,百般盘问不得,指桑骂槐谩骂不止,并对左邻右舍宣扬。侄媳妇愤恨却无法自明,借洗衣服的机会投河自尽。

王某回来时拿出那支金钗,原来误落他的行李箱中。王某妻子痛哭自责,一边磕头一边用脑袋撞棺材。王某五岁的儿子在旁边说:“嫂子回来了!”王某妻子惊恐四顾,果真看到侄媳妇影影绰绰站在旁边,神色凄惨。

王家请僧人做道场超度,但王某妻子还是经常看到侄媳妇的鬼魂。只是神色凄楚的站立,不说话,也不作祟。

富裕人家丢了东西,总爱怀疑能接触到失物的穷亲戚,上文中酿成了惨祸。我(原作者)还听长辈讲过一个被诬陷的故事,结局却很好。

明末嘉兴有个姓许的书生,父母双亡在姑姑家寄食。姑姑丢了金钗,严词责婢媪,婢媪互诿,最终为了自保,一致诬陷许生。

许生很愤怒,却没有办法洗脱冤情。据说城里的王灵官庙很灵验,许生对众人说:“我们去神前发誓,谁偷了金钗谁就跌死。”仆婢们和他一起来到庙里,许生负气在前,一脚踏过门槛,失足跌倒。

众人哗然道:“谁是小偷神已经明示,再发重誓必会摔死人,算了算了,我们回去吧!”遂蜂拥而去。

许生更加愤怒,决定离开这里,姑姑资助钱他也不收。许生受了这件事的刺激,更加努力读书,吃了无数苦,最终中举做官。

他去灵官庙责备一番,夜间梦到灵官说:“当年之事是小鬼戏弄,已经重责,君是贵人,不要耿耿于怀。再者说,此事也激励君奋发向上,未尝不是件好事。”许某仍旧不能释怀,问金钗被谁偷去。神说:“当年姑母用金钗挑汤圆吃,忽然来客,金钗上沾有汤水,就顺手插在暖阁上忘记,如今还在那里。”许某又去姑姑家,果然在暖阁上找到了金钗。

戏谑之祸

赵晋卿大令没看到年轻人戏谑,就告诫说:“开玩笑一点要有度。”他讲了年轻时遇到的一件事。当时他在一所私塾读书,先生带来一个侄子同读。侄子比同学们稍大,从学业到游戏到角力都胜大家一筹。他虽然不欺负人,大家也有些不爽,总想戏弄他一番。

某天过节,先生归,众人强留其侄一起喝酒。大家把老师侄子灌醉,放到床上,又把屋子设置成灵棚的样子,点上长明灯。众人假意哭拜,大笑一番。之后大家躲到窗外,想看看侄子醒来后的惊讶表情。

良久,侄子酒醒坐起,张目四顾作惊疑状。忽又叹息一声,双目垂泪,复就枕,再无声息。大家暗笑,回去休息。早晨再来的时候,侄子早已死去,没了呼吸。

先生听到消息奔回,痛打其徒,然后诉讼,每个学生家都花费了一笔钱,这件事才了结。

原作者说:“心里对人的影响之大是难以理解的,我听说皖中有一书生嗜睡,被同学摆灵堂戏弄,醒来环顾四周,叹息道:“我原来死了呀!”回到床上气绝。我又听说,西洋人曾拿死囚做实验,蒙其双眼,割破手腕,另用壶滴水有声,罪犯以为血液滴尽,竟真的死掉。”《洞灵小志》

唐某

古时候,有个姓唐的人生下来就很聪明,能记住前生的事,但他从来没告诉过别人。后来他做了官,却主动结交一个住在附近的小卒李某。经常请李某吃饭,又不时送些财物。

妻子对他说:“君是朝廷命官,服侍在皇上左右,与小卒过度交往不适合,会影响名声。”陶某沉默好久,说道:“你不知道,我与李某相善是有原因的。”然后不再多解释,照常来往不误。

几年后,皇上去骊山讲武,正亲自敲鼓的时候,唐某误下达了仪式结束的命令。皇帝大怒,下旨处斩。

妻子探监的时候,唐某说:“我要死了,告诉你和李某友善的原因吧。我能记得前生的事,但是对谁都没说过,就算是父母也不知道。在前世,我是一个女子,十七岁那年,嫁给灞陵王氏子。婆婆很严厉,冬至前一天,安排我做上供用的东西和招待客人的酒食。

累了一天,又安排我缝制她的裙子,说明天招待客人时要穿。我在灯下赶工,又疲惫又焦虑,担心天亮前做不完被婆婆责骂。

忽然有一条狗闯入屋里,碰翻了油灯,灯油洒在了裙子上。我非常恼火,对着狗大骂,狗钻进床底蜷伏。仔细看看裙子,污浊了很大一片,明天无法交工了。我不由哭起来,抓起剪刀对着狗乱刺。剪子折断了一股,我手持剩下的一股继续刺,狗被刺中脖子上的要害而死。

早晨,婆婆看到油污的裙子对我责骂,刚好丈夫回来,他从床下把死狗拖出来,对婆婆解释,我才没受到责罚。

几年后我患病死去,在地府得知,那条死犬托生成了今日的李某。明天我被处斩,行刑的必是他。”

妻子闻听骇异,去刑场与丈夫道别,看到行刑人果然是李某。第一刀并为把唐某杀死,刀柄反而折断,李某换了一把刀,这次一刀毙命。《太平广记》

4 阅读:166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