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妃仅一妃生子,另外六位为何能居妃位?个个不简单!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1-24 12:17:57

顺治帝年仅6岁登基,成为大清第一位不能亲政需要叔王辅佐朝政的皇帝;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便提前亲政,一直到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在位18年的时间。

虽然顺治帝年仅24岁病逝,但他后宫的妃嫔数量并不少。

皇后四位:

废后孟古青

继后孝惠章皇后

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生皇三子玄烨

还有顺治帝最爱孝献皇后:生皇四子

位居妃位的有七位,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

庶妃四位:

庶妃塞穆肯,生皇八子永干

庶妃牛氏,生皇七子和硕纯亲王隆禧

庶妃马苏氏,生皇四女

庶妃纳喇氏,生皇六女

福晋五位:

笔什赫额捏福晋,生皇长子牛钮,皇三女与皇五女

陈图塞尔福晋,生皇五子和硕恭亲王常宁

唐福晋,生皇六子奇绶

杨喇亥娘福晋,生皇次女和硕恭悫长公主,顺治唯一长大成人的公主

笔什赫额涅福晋

除此之外,顺治帝还有20位侍妾格格。

满清初期后宫妃嫔登基: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大格格、小福晋)庶妃、侍妾格格

顺治帝虽然早早便去世,但是他的后宫妃嫔数量却有40位。而且为顺治生下皇子公主的都是位份比较低的庶妃,即便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在生下康熙后仍旧位居庶妃之位,因为儿子玄烨登基称帝的缘故,而成为太后,享受福晋的待遇;

而康熙二哥裕亲王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董鄂氏,因为出身高贵(开国功臣何和礼与太祖长女固伦端庄公主曾孙女),所以刚入宫便是小福晋级别(小福晋是庶妃中地位最高的),康熙十二年康熙将其尊封为皇考宁悫妃。

至于顺治其他妃嫔(孝献皇后除外),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仍旧位居福晋、庶妃级别。

但是顺治帝有七位位居妃位的妃嫔,这七位妃嫔,除了裕亲王福全的生母生下皇子外,另外六位都没有生育皇子公主,但为何会位居妃位呢?

只能说顺治七妃,个个不简单!

01顺治唯一的汉人妃嫔,唯一一位能跟董鄂妃分宠的妃嫔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清朝的选秀制度开始于顺治朝,满清八旗的女子到了13-16岁便要参加选秀,选秀后才可以自行婚嫁;而且孝庄为选秀制定了一个规矩:不得选汉女!

但顺治的后宫中不仅有一位汉人妃嫔,而且还是孝庄同意的,刚入宫便享受福晋的待遇,并且在宫里可以穿戴汉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汉人妃嫔便是恪妃石氏,石氏是河北滦州人,父亲是吏部侍郎石申。参加顺治朝的科举考试中举后便入朝为官,一步一步做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上。其实石氏的祖父石惟岳是明朝的进士,而且还做到了副使的位置上,满清入关后,石惟岳便归降了大清。

而石氏之所以能够在顺治朝便能入宫为妃,是因为顺治帝朝政的需要:

顺治帝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满清入关以后满汉八旗便南征北战,很快便入主中原地区;对于顺治帝而言,问鼎中原地区并不难,毕竟朝廷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大将;但是想要收服汉人的人却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大清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

于是顺治帝便想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选一位汉女入宫为妃。

其实顺治帝一开始看中是定南王孔有德(清初四藩王之一)的女儿孔四贞,孔四贞在父亲孔有德战死沙场后便入京,一直住在宫里,被孝庄封为和硕格格,视为自己的养女;但是孔四贞早已有婚约在身,是孔有德部将孙延龄。若是贸然将孔四贞纳入后宫为妃的话,恐怕会引起定南王旧部的不满。

如此一来只好将孔四贞放弃,选择了礼部侍郎石申的女儿石氏。

其实在石氏入宫之前,孝庄已经下懿旨让鳌拜、索尼等老臣赶紧安排为顺治帝册封皇妃的事情,而且是一改原先的旧制,将后宫妃嫔的等级改为:皇后、皇贵妃、妃(东宫妃与西宫妃)、嫔(九位)。其中西宫妃便是顺治帝纳入后宫的董鄂妃,按理说石氏入宫便是东宫妃或者是位居嫔位,但是并没有实行,还是按照满清旧制,让石氏位居福晋之位。

福晋之位下,还有庶妃(大格格、小福晋)与侍妾格格。哪怕是皇三子玄烨的生母佟佳氏、皇二子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小福晋级别)都只是庶妃级别,石氏刚入宫便位居福晋之位,地位仅次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董鄂妃与静妃(皇后亲妹妹),确实看得出朝廷对石氏的重视。

在当时顺治帝的后宫之中,除了石氏外,还有三位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位居福晋之位,但是石氏却是位居福晋首位;这是极为难得的,毕竟在满清初期,满蒙联姻非常重要,孝庄也是博尔济吉特氏,能够准许三位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位居石氏之下,便可见石氏入宫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如此,石氏入宫后便居住在东西六宫之一的永寿宫,可以穿汉服;并且石氏的母亲赵氏被封为三品的淑人,可以乘坐轿子入宫看望自己的女儿。看过清宫剧的应该知道,后宫妃嫔的生母能够入宫看望自己的女儿,是难得的恩宠。

而石氏入宫的时间恰好是董鄂妃入宫得盛宠的时间,了解顺治帝的都知道顺治帝对董鄂妃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有董鄂妃在,顺治帝几乎不去宠幸其他妃嫔,而石氏却是一个例外。

虽然石氏是因为朝政的需要得宠,但与其他独守空房的妃嫔(包括皇后)相比,已经很幸运了。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石氏一直没有怀孕生下顺治帝的孩子。

虽然石氏得宠,但是这份宠爱也仅仅持续了五年,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石氏便开始守寡

而且石氏的身体不是很好,康熙五年便病逝了。

石氏病逝后,康熙辍朝三日,为其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葬礼,按照太祖皇帝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的规格下葬;石氏去世七年后,被康熙追封为皇考恪妃。

两位博尔济吉特氏妃

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阿格):阿格并非出身科尔沁蒙古,而是出身蒙古喀尔喀蒿齐特部。崇德二年(皇太极称帝第二年),蒿齐特部归顺大清。阿格的父亲博罗特在顺治三年,被封为贝勒(保留郡王的称号,享受贝勒的待遇)。

顺治朝中期,阿格入宫成为顺治帝妃嫔,位居福晋级别,在福晋中排行第二。

阿格入宫后并不得宠,毕竟阿格入宫前后很可能董鄂妃与恪妃石氏已经入宫,自董鄂妃与恪妃入宫后,顺治帝除了宠幸董鄂妃就是恪妃,至于其他的妃嫔只能是独守空房。

康熙登基后,阿格作为太妃居住在咸安宫北院。

康熙十二年,阿格被康熙封为皇考恭靖妃。

康熙二十八年,阿格去世,康熙为其辍朝三日。

端顺妃博尔济吉特氏(恩绰):恩绰也非出身科尔沁蒙古,而是出身蒙古阿霸垓部,姑母是是清太宗西宫贵妃娜木钟。

娜木钟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里古台的直系后裔。还是林丹汗的大福晋(正室),位居林丹汗八位福晋之首,在林丹汗兵败去世后,被称为“囊囊太后”。

娜木钟率领自己的部族归顺皇太极,被皇太极纳入后宫,在皇太极称帝后封为西宫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并且为皇太极生下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与固伦端顺长公主,作为懿靖大贵妃的侄女,恩绰刚入宫的位份便是福晋级别。

不过恩绰与阿格一样并不得宠,不过是满蒙联姻的需要而已。

顺治帝去世后,恩绰便居住在咸安宫北院。

康熙十二年,康熙奉孝庄太皇太后的懿旨,将恩绰封为皇考恭顺妃。

恭顺妃恩绰还是比较长寿的,康熙四十八年六月病逝。

两位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妃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满清初期满蒙联姻的重要性,太祖的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便是孝端文皇后的伯父明安的女儿;而明安的另一个女儿则是嫁给了太祖第十五子多铎,明安的一个孙女嫁给了太祖第十二子多尔衮;

而多铎与多尔衮的继福晋都是科尔沁大妃(孝端文皇后生母)与莽古思的孙儿索诺木(莽古思是孝端文皇后生父,而索诺木则是孝端文皇后继父)所生的女儿。

至于皇太极,崇德五妃全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哲哲是莽古思的女儿,庄妃与宸妃是皇后哲哲的侄女、宰桑布和的女儿。

顺治帝作为大清的第三位皇帝,自然也需要满蒙联姻来稳固朝政。

所以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孟古青是孝庄的侄女、孝庄长兄吴克善的女儿,但被顺治帝废掉,降为静妃;顺治帝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孝庄二哥察罕的孙女、孝庄侄子绰尔济的女儿。

其实在天聪八年,绰尔济曾向皇太极求娶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的女儿,但是因皇太极对绰尔济送来的礼物不满,所以便将绰尔济的三位使者打了一顿;二十年后,绰尔济的两个女儿被送入宫,姐姐直接册封为中宫皇后,便是孝惠章皇后;而妹妹则是为顺治帝妃嫔,也就是淑惠妃。淑惠妃在顺治朝,位居福晋级别。

不管是孝惠章皇后还是淑惠妃都不得顺治帝宠爱,顺治帝病逝后,孝惠章皇后居住在咸安宫,妹妹淑惠妃则是居住在咸安宫北院。

不管是孝惠章皇后还是淑惠妃,都比较长寿。

康熙十二年,康熙将其封为皇考淑惠妃。

康熙五十二年,淑惠妃去世,终年七十多岁。妹妹去世后孝惠章皇后便闷闷不乐,感叹自己跟妹妹都是牙齿松动的老妪,康熙非常孝顺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便称嫡母“福泽绵长”,孝惠章皇后才又打起精神。

淑惠太妃的去世的时候康熙在畅春园,得知消息后即刻回宫,为淑惠太妃辍朝三日,并亲自到淑慧太妃的灵前祭酒,便可以看得出康熙对孝惠章皇后姐妹的尊重。

不仅如此,康熙还让淑慧太妃与孝惠章皇后一同抚养皇十七子允礼(果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九年,孝惠章皇后去世后,允礼便时常想起两位祖母的养育之恩,中元节的时候祭拜孝东陵,允礼还特地前往淑惠妃的墓前祭拜。

除了淑惠妃外,还有顺治悼妃也是来自科尔沁草原。

悼妃是孝惠章皇后的堂姑,孝庄弟弟满珠习礼的女儿,顺治帝的表妹。

悼妃年幼时便被养在宫中,等到婚龄时许配顺治帝为妃;只不过悼妃在顺治十五年便病逝了,被顺治帝追封为悼妃。因悼妃去世的时候比较年轻,实在是可惜,所以谥号为“悼”,是悲伤的意思。

悼妃去世后葬在了蓟县黄花山下,其园寝被称为悼妃陵;康熙五十七年,悼妃迁陵至孝东陵妃园寝。

裕亲王福全的生母宁悫妃

宁悫妃董鄂氏出身很是勋贵世家——何和礼家族,是满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何和礼的曾孙女。何和礼是建州女真五部之一的董鄂部首领,后归顺太祖努尔哈赤,太祖为了让何和礼对自己更加忠心,便将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固伦端庄公主)嫁给何和礼为福晋。

之后何和礼家族便经常跟爱新觉罗家族联姻,比如:

宁悫妃的四叔公和硕图,娶了太祖嫡次子代善的长女和硕格格,被封和硕额驸;

宁悫妃的五叔公都类,娶了代善第三女和硕格格,也被封和硕额驸

不过宁悫妃的祖父多积礼是何和礼的次子,正因为出生这样的名爵世家,宁悫妃更入宫位居小福晋之位(庶妃之首)。

顺治十年,宁悫妃生下皇次子福全,只可惜福全有一只眼睛残疾,这也是为何顺治帝去世后孝庄选皇三子玄烨为新帝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的妃嫔相比,宁悫妃已经幸运多了,好歹曾短暂得到过顺治帝的宠爱。毕竟在此之前董鄂妃还未入宫,宁悫妃与玄烨生母佟佳氏一样,还有得宠的机会。

但是等董鄂妃与恪妃石氏入宫后,宁悫妃便开始独守空房。

康熙登基后,宁悫妃便居住咸安宫北院。

康熙十二年,宁悫妃被正式册封为皇考宁悫妃,享受妃位的待遇。

福全是康熙唯一长大成人的哥哥,康熙对其非常尊重,更是宠信有加、委以重任。在福全年仅15岁还未建功立业的时候,便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并且授予福全议政王大臣之职。

康熙三十一年,宁悫妃得到康熙准许,前往儿子福全的裕亲王王府居住,宁悫妃便成为大清第二位居住在紫禁城外的先朝妃嫔。而宁悫妃,是唯一一位生有皇子、拥有双字封号的妃嫔

康熙三十三年宁悫妃在裕亲王府病逝,康熙非常重视,与仁宪皇太后(嫡母孝惠章皇后)亲自前往裕亲王府祭奠,丧仪规格同恭靖妃相同。

当然康熙与仁宪皇太后如此看重宁悫妃,也是因为裕亲王福全的缘故。

福全不仅仅是康熙的二哥,更是大清战功赫赫的大将,在朝中的威望极高,是难得的贤王。

顺治帝唯一一位殉葬的妃嫔贞妃

贞妃董鄂氏是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的族妹,董鄂.巴度的女儿,通过八旗选秀入宫成为顺治帝妃嫔。贞妃入宫后并不得宠,也未生下一儿半女。不过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去世时,贞妃殉葬,成为顺治帝唯一一位殉葬的妃嫔,被康熙追封为皇考贞妃。

关于贞妃殉葬的原因有很多:

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还将其逾制追封为孝献皇后。孝庄太后对此非常不满,为了平息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怨恨,也为了避免董鄂氏一族受到牵连,贞妃自愿殉葬顺治帝。

另一种说法是,孟古青被废皇后之位后,为了平息科尔沁草原对董鄂妃的怨恨,贞妃殉葬。但实际上孟古青被废是在顺治十年,此时董鄂妃还未入宫,孟古青被废三年后董鄂妃才入宫,又怎么会因为孟古青被废,而怨恨董鄂妃呢?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贞妃都称为大清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嫔。

结语

顺治七妃一开始并非妃位,而是福晋级别,被康熙追封或者是加封为妃。

虽然顺治七妃中只有裕亲王福全的生母宁悫妃生下皇子,但另外六位仍旧被尊封为妃,全都是出于朝政的需要。

顺治帝是一位性情天子,在接受汉文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男女之情由“欲”转为“情”。所以更加希望自己身边的妃嫔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但是孝庄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人,又怎么会允许儿子任性呢?

出于对朝政的考虑,也出于对母族科尔沁蒙古的重视,自然会从科尔沁草原挑选女子入宫为后为妃嫔。恭靖妃与端顺妃则是满蒙联姻的需要,至于恪妃是顺治帝收服汉人之心的需要,给予宠爱。

而贞妃则是八旗选秀的结果,只是因为贞妃的出身特殊,是董鄂妃的族妹,最终殉葬顺治帝

3 阅读:902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