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脱胎换骨!一天生产30万片,汽车芯片信息量也明确了

互联鱼 2024-03-20 19:42:56

国际半导体协会公布了一项数据,整个2023年中国大陆晶圆厂的月度产能达到了760万片的规模,2024年将达到860万片,约合每天生产30万片晶圆。

试想一下,这个数字绝对能让那些对中国芯片产业持怀疑态度的人瞠目结舌,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抽象的数字游戏,它实实在在地彰显了中国芯片产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全球六成的芯片产能都被中国市场消化,当然了,这背后是对进口芯片的高度依赖。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中国芯片产业早已是脱胎换骨般的趋势。

从芯片技术沿革来看,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并非弯道超车,而是经年累月地砥砺前行。

早在数十年前,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局,我们就开始着手布局,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实施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太多艰辛与汗水。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到企业层面的攻坚克难,从培育本土企业到引进合作,再到产学研各方力量的深度融合,中国芯片产业逐步构建起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每一步都刻印着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坚实足迹。

此外,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是我们芯片产业崛起的催化剂。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对芯片的需求源源不断,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芯片产业势必将逐渐摆脱了对进口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开始搭载国产芯片,从而带动了芯片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张。

更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国家在年初就已经出台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信息量已经非常明确了。

它按照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需求以及未来趋势,制定了一个分阶段、有层次的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可以说意义深远。

其中,到2025年中国芯片企业将力争制定出超过30项的汽车芯片重点标准,为整个汽车行业建立起一套严格且全面的芯片基准。

再放眼远一点,到了2030年,这个标准体系将进一步扩容和完善,目标是要制定出超过70项的汽车芯片相关标准,涵盖基础通用、产品技术应用,甚至是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就是为了紧跟科技前沿,让我们的汽车工业能够在国际赛道上更放心大胆地去参与竞争,甚至保持领先位置。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尽管前方路途仍充满挑战,但看着那不断攀升的产能数字,感受着国产芯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崭露头角。

我们坚信,有了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底座,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磅礴力量。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

2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4-03-21 06:54

    太少了

互联鱼

简介:新媒体公司创业者,致敬科技发展,趣聊商业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