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闯关东”:富裕南方不是首选,为何直奔寒冷的东北?

娱圈世界 2023-11-24 19:02:30

“闯关东”,这个词汇在中国历史上承载了丰富而激动人心的内涵。回望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那时的百姓们选择了东北这片天寒地冻的土地,而非南方的气候宜人之地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既牵涉到古代社会的政策限制,又与生存现实和土地资源分配有关。

在清朝时期,东北地区一直对内地汉人实行禁令,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

这一政策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相对稀少,大片土地荒废。然而,清政府在后期国力衰弱,面对北方沙俄的入侵,不得不改变政策,彻底解封对内地汉人的封锁。

为了稳定对东北的主权控制,清政府采取了向东北大量移民的策略。

在19世纪,黄河下游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而东北却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这一现象吸引了山东地区生活困难者涌向东北。

山东的土地富庶,但有“地少人多”的问题,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无法得到土地的有效供养。因此,许多家庭为了生存只能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路。

而东北的黑土地成为了山东人的首选。

南方在当时相对已经发展完善,而山东人主要以农业为生,对于南方的其他产业并不熟悉。

相比之下,东北的黑土地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清政府曾经视东北为满人的“龙兴之地”,在入主中原后设立了禁令,导致东北人口相对稀少,但土地却大量闲置。

这让热爱耕种的山东人看到了机会,即便在禁令存在时,一些人也不惜生命危险地偷偷进入东北。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前往东北的路程更加便捷。

每年有数十万人通过乘火车进入东北,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水路也成为了山东人到达东北的另一途径。坐船前往大连,再从大连进入东北腹地,为东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东北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清政府解除禁令后,推出了“射箭地”的政策,即通过射箭的远近来决定土地的归属。

这一政策极大地吸引了对土地热爱的山东人。后来,张作霖接手东北后,更是提供了比之前更加诱人的条件,只要前来劳动,不论情况如何,都能领到一片土地。

这一政策的杰出之处在于,只有在三年内没有收成时才会将土地收回。当时的东北还提供难民所,为从关内逃荒到东北的难民提供了生活和谋生的场所。

“闯关东”不仅是一次伟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现象。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日本入侵东北前,以山东人为主共有上千万人迁移到东北,为东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壮举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三大人口迁移活动之一,与“走西口”、“下南洋”并称。

0 阅读:15

娱圈世界

简介:关注我,每天更新有趣有料的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