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中国的美国女科学家,前半生造核弹,后半生养牛

年代的回忆 2024-05-17 16:50:21

在中国陕北三边牧场,曾经生活过一对特殊的美国夫妇,说她们“特殊”,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国籍,还因为她们特殊的人生经历。没错,她们是“背叛”了美国成为了中国公民的美国夫妇,他们就是阳早寒春夫妇。

寒春,英文名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出生,美国芝加哥人,曾是一名核物理学家,是美国陆军部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正是因为她特殊的职业和经历,在中国研究出原子弹后,美国大肆宣称中国是在“美奸”寒春的帮助下才造成原子弹的,那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寒春又为何来到中国?

说起来很多人不会相信,寒春正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来到中国。在研究原子弹的过程里,寒春只是单纯以为“发展科学技术有益人类进步”,然而,当她目睹原子弹在广岛、长崎投放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她突然备感负疚,她的三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她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她离开了研究所,终日浑浑噩噩。

这时候,一本书彻底改变了寒春。

这本书就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在斯诺的《西行漫记》里,中国共产党的种种引发了寒春在内的许多美国青年的追捧,许多美国青年男女离开富庶的美国来到落后的延安,为的就是一睹中国共产党的神奇。

寒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延安,来到了中国。她和许多当地农民一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很平等。”刚开始寒春还有点不适应,但时间久了,寒春得到久违的心安,她觉得自己的归宿就是这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寒春和早自己几年来延安的同学阳早结为夫妻,两个人不顾亲友劝说,扎根中国,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阳早是学农业的,因此,寒春和阳早每天做的就是和农活相关的生活。有朋友劝寒春,利用自己曾经造原子弹的经历一定可以在中国过的更好,但她婉拒了,“共产主义不需要原子弹,但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

于是,寒春和阳早夫妇在中国养牛,这一养就是60年。

60年里,寒春白手起家,创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现代机械化奶牛场;她呕心沥血,主持制定的《奶牛成套设备研究、牛场设计与中间试验》项目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她大力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她研制的牛奶冷冻奶罐项目,达到了美国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占领了中国市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份额……

寒春服务把养牛提升到另一层境界,并将所有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想要学习的人。小王庄奶牛场的许多人提起寒春夫妇,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而在生活里,她享受着副部级待遇,却始终居住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破旧的平房里——北方农村常见的那种红砖平房。用寒春的话说,“共产主义,不搞特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寒春是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2004年,在为中国奉献了大半辈子后,她终于成为了中国的公民。而在6年后的2010年,寒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寒春逝世后,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致电对寒春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而寒春这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传奇的一生,无愧于“国际主义战士”的名号!

让我们向这位女神致敬!

0 阅读:18

年代的回忆

简介:怀旧的历史,历史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