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的三国最大战役无人知晓,说说三国后期为何令人乏味?

历史快递客 2024-03-03 16:49:59

三国中最有名的大战当属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这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规模并不算很大,其中官渡大战约十五六万人、赤壁之战约二十五万人,夷陵之战则只有十余万人。而三国战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有50万人,其知名度却远逊于以上三次。

三国后期,司马家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尤其是司马昭掌权后,篡位的野心日益膨胀,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于种种原因,魏国各地的驻守大将纷纷起兵反抗,特别是淮南驻军的三次起事规模最大,史称“淮南三叛”,尤以第三次起兵的规模最大,交战双方的总兵力达到50万人。

当时,为了防备东吴的进攻,魏国在淮南一带除了驻有相当规模的正规军之外,还分布着大量的屯田兵。最高军事长官是与诸葛亮、诸葛瑾并称诸葛家族“龙、虎、狗”的诸葛诞。诸葛诞见司马昭篡位之举日益明显,就以攻打东吴的名义,将淮南一带的驻军和屯田兵全部集中到寿春,总兵力达到了20万。

然后,诸葛诞宣称收到了太后的命令,让他举兵讨伐司马昭,公然举起了反旗。由于忌惮诸葛诞的才能,又加上他的兵力十分强大,为了提高胜算,司马昭决定亲自率领举国之兵前往征讨,先后调集了26万大军,并把皇帝也挟持到军中,号称御驾亲征,其实是怕皇帝留在空虚的后方,发生意外,逃出他的掌控。

而诸葛诞见司马昭来势汹汹,知道光凭自己的淮南兵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于是向东吴救援,东吴屡次攻打淮南不得,当时不会放过这个削弱魏国的机会,派出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朱异等几员大将率领数万精兵前往。此战中,交战双方中诸葛诞有20万人、司马昭有26万人,吴国援兵起码有5万人,总兵力超过了50万人,妥妥的是三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但是,这场大战的过程则令人十分失望,乏味无趣。司马昭率兵包围了寿春城,寿春兵和吴军则希望打开包围圈,双方你来我往,似乎都是靠士兵的硬推来作战,打得都是呆仗、死仗,与三国前期那些计谋频出、勇将惊人的战役简直不能比,实在提不起观众的兴趣,在后世没有多少知名度也就难怪了。

是双方主将没水平吗?非也,司马昭深得其父司马懿的真传,其军事水平放在三国前期那也是妥妥的一流人才,起码不亚于同代的蜀国大将军姜维,而诸葛诞能与诸葛亮、诸葛瑾并称,才能自然非同一般,说他是“狗”并不是贬低他,而是古代对于人才并列的一种常用说法,吴国派出的几员大将虽然谈不上多有名,但也都是国内数得着的战将。

是双方的军队战斗力太低吗?也不是,司马昭的兵马自然不必说,都是魏国的野战精锐,寿春的屯田兵虽然战力不强,但野战部队也是身经百战,东吴派出的援军更不必说,都是国中精锐。

是将领都太怂吗?更不是,别的不说,单是寿春勇将文鸳单骑退追兵、独砍百将的故事,其精彩程度就直逼演义中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也可以说他的武勇不在赵云之下。

那为什么寿春之战在人们的印象中却如此乏味,以致知道的人都不多呢?这就要从当时战争的背景说起了。

三国前期群雄并起的时候,往往只有几个郡的地盘、一二万的兵,双方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主将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计谋就能重创敌军,一个勇将的单挑就能鼓舞士气赢得一场战斗。

由于地盘比较小,而且割据的时间短,军阀们的统治也不牢固,军队受到损失后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一场战斗就能消灭一个势力,所以战斗过程看起来就显得精彩纷呈,将领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十分亮眼。

而到了三国后期,交战的双方都有了广阔的地盘,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军队的规模也十分庞大,这个时候的战争,光凭将领的个人素质,往往只能取得一些战术性的胜利,但受损失的一方很快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所以无法影响大局。战争的最后结局还是要靠双方硬实力的比拼,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打硬仗、呆仗,没有惊喜和意外,自然在文学上也就没有可以浓墨重彩描写的素材,传播不广也就情有可原了。

13 阅读:6463
评论列表
  • 2024-03-19 10:51

    没有什么文鸳,只有文鸯

    历史快递客 回复:
    是的
  • 2024-03-05 18:39

    主要是晋太拉胯,不值得吹捧,三国后期就是晋的天下,吹捧就只能吹捧晋了,所以只能忽略,要说后期晋没有能人?可是有杜预的,这人可是第一个进文武庙的人,可惜又有谁知道?

    戒酒了 回复: 历史快递客
    这里谈论的是杜预,你少闹点笑话行吗?😂😂😂
    历史快递客 回复:
    看没看过晋书,不能代表什么。史书多了去
  • 2024-03-18 12:17

    只因为没了刘家政权,后边的没人关心了,罗贯中也不关心了,草草了事,

    不求甚解 回复:
    蜀汉已灭不还是两国吗?
    历史快递客 回复:
    是的
    历史快递客 回复: 不求甚解
    习惯把晋朝统一前都称为三国
  • 2024-03-16 11:51

    并不是人多才有名!!!官渡之战代表着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导致曹操无法统一南方,夷陵之战导致三足鼎立彻底形成,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这个诸葛诞的寿春起兵就是个笑话!知名度不高也就不奇怪了!

    历史快递客 回复:
    还是实力对比 太明显,名将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 2024-03-19 09:35

    还是水平太差,后期将领差一个档次。

    历史快递客 回复:
    环境变了
  • 2024-03-18 12:20

    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部分还是三国演义的影响,所以这些人物死了之后就没啥影响力了

    历史快递客 回复:
    老百姓只是喜欢评书的热闹
  • 2024-03-18 12:19

    整个三国演义,诸葛亮刘关张赵云曹操孙权周瑜是最受关注的,这些人都没了之后,关注度大幅度下降了,

    历史快递客 回复:
    是的
  • 2024-04-03 10:45

    文鸯表示不认识文鸳。[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3-31 15:00

    [横脸笑][横脸笑]别逗了好吧。。。你说的前面三场,基本上都是以弱胜强,所以提的多一些。。。剩下那些提的也都不多吧。。。

  • 2024-03-06 08:08

    三大战役是促进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

  • 2024-03-20 11:12

    越大的战役越没意思 动不动一打就好几年 拼的是后勤

    历史快递客 回复:
    规模越大,偷家的可能性越小,将领的个人作用越少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