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李隆基狠下心保杨玉环的话,陈玄礼真的敢杀皇帝吗?

俗人风骨 2024-05-07 13:26:13

公元755年,爆发。次年7月15日,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

随行将士是什么部队?

玄宗出逃的时候,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

随行将士就是禁军。

唐朝什么人可以担任禁军?

十六卫府兵中亲卫卫士“三品以上子、二品以上孙”才能入选。勋卫和翊卫略低一档,“四品以上子、三品以上孙”。亲卫卫士则是正七品,最次的翊卫卫士品阶也是从八品。

跟着唐玄宗一起出逃的禁军都是,唐朝贵族子弟。

乙未(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

这些禁军和唐玄宗一起仓皇出逃,什么都丢下了。

当他们逃到的时候,叛军已经攻入长安,自己的家人惨遭屠戮。里面还有自己的老婆孩子。

这种怨气那是十分惊人的,拥有非常大的能量。

如果处理不好,就要出大乱子。

在逃跑途中,沿路百姓给他们送吃的,其中有一位名叫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安史之乱,皇帝是有责任的。

这种想法绝不只是一两个老百姓这么想,禁军将士会不会也是这个意思?

将矛头对准皇帝,那么皇帝就要为这些禁军将士家人之死负责。

你说陈玄礼会不会感到忧心如焚?同时也在,如果发生兵变,李亨父子一同遇难,那么唐朝皇室就完了。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第一的?

当然是政治第一,保住唐朝政权第一,只有保持唐朝统治者的皇室血脉,才能召集天下兵马打败叛军,恢复社会秩序。

陈玄礼必须要做点什么。

将李隆基摘出来,将安史之乱的责任人揪出来,要有人为这场灾难担责。

至于是不是冤枉的,是不是合乎情理的,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释放危机,平息禁军将士的怒气,全心全力护卫皇帝,保卫唐朝正统。

这个方案,就是搞出来一个杨氏奸臣集团,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打包推给这个外戚组织,所有的坏事都是他们干的。既然杨氏外戚被定性了,那么杨贵妃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李隆基假如说要保杨贵妃,那么他自己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自己主动站到禁军将士的对面。而前面说过,这些贵族子弟的家人可是在叛军攻入长安时,受了大难。这就是将自己陷入到非常危险的境地,毕竟当时李隆基的身边可没有其他的军队,这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如果禁军被煽动起来谋反,杀了李隆基,那么杨贵妃可以逃脱命运吗?杨氏外戚能跑的掉吗?

与其一损俱损,还不如断臂求生。

陈玄礼要保住李隆基,将所有的谣言止住,将官方解释昭告天下,就一定要有人头落地。

李隆基没办法,很容易就想明白了道理。

有人用箭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计划的最一步,就是要弄死杨贵妃,兵变危机才能彻底解除,禁军将士的怒火才能平息。

玄宗命令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命令告谕全体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这就很清楚地讲明了陈玄礼的计划是成功的,完全解除了危机。

这次危机的主角是禁军将士,在出逃途中,一直有各种谣言煽动,他们的家庭大多是名门望族,富贵之家,自己保着皇帝出逃,却不能去解救家人,这种愧疚感令人窒息。这样的怒火就在军营中不断延烧,马上就会形成燎原之势。生死存亡之际,自然要当机立断,处理好危机。

陈玄礼的举动是为了给皇帝解除危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皇帝。这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0 阅读:22

俗人风骨

简介:俗人一个,满身铜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