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五十年的风霜,“白衣飘飘”下的“危如累卵”

星空史阁 2024-05-18 07:39:16

公元184年,还在西园商海里浮沉的汉灵帝,殊不知这艘大船即将沉没。由于长期实行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卖官鬻爵,再加上天灾,瘟疫不断。此时,已经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太平道”已然发展壮大,在这一年张角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准备,但是在起义后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主力部队便被镇压。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曹操等猛将的镇压下,起义失败。

但是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东汉将军权下放,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拥兵自重,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之后便是长达60多年的三国时期。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在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直到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作为一个国祚只有半世纪的短命王朝,虽然在结束分裂之后,开创了“太康之治”。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却处处暗藏祸端。比如在建国之后,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出身世家大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其在位时更是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士族的利益。

西晋的这些措施,无疑给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更多的优厚待遇,但士族地主特权过大,导致了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虽说司马炎严禁奢侈浪费,但是在世家大族日益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腐败奢侈之风的盛行只是早晚的事。而随着奢靡之风的盛行,王室也逐渐加入进来,以至于到后来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种种原因之下,为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埋下了祸因。

公元291年,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长达15年的“八王之乱”爆发。在这15年里,这些王亲贵族们,不断互相争斗,中原大地上狼烟四起。战火从首都洛阳蔓延到南北各地,规模也越来越大,人口迅速衰落。为了躲避战火,大批老百姓成为流民,这些流民占据了西晋人口的十分之一。

而长年的战乱大都发生在西晋最富庶的地区,当时的幽、并、秦等六州“草木皆尽”,生产也近乎完全瘫痪。以至于在取得“八王之乱”胜利的东海王司马越,得到的是一个饱经摧残,千疮百孔的江山。

掌握大权的司马越,更是大肆屠戮异己,本就破败的西晋,更加分崩离析。这是当年苦熬大半辈子的司马懿父子想不到的。然而更令他们父子想象不到的是,“八王之乱”还不是西晋最为“痛苦”的时期。

公元309年,匈奴刘氏贵族,发起了对首都洛阳的凶残攻击。“永嘉之乱”拉开了大幕,虽说几次都抵御了刘氏的进攻,但总有一些“猪队友”在背后对西晋进行“背刺”。在这种关头,司马越竟全然不顾首都,带领二十万人及文武大臣们,躲到了许昌。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无耻的司马越在还没跑到许昌时,就被刘氏大军在苦县团灭,司马越也忧惧而死。那些以“气度风流”著称的文士们,在这时更是原形毕露,纷纷想要卖身投靠,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被活埋而死。

至此,洛阳陷落,王朝中枢转移到了长安。而随着日后北方重镇幽州的陷落,西晋更是雪上加霜。在刘氏围攻长安之时,各地援军的磨磨蹭蹭,一旁观望,成为了压死西晋这匹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公元316年,随着长安城内粮草的耗尽,绝望的晋愍帝光着膀子,口衔传国玉玺出城投降,给“风度翩翩”的西晋,来了场凄惨的收尾。

与其说西晋亡于刘氏,不如说亡于自己的“作”。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世家大族,在奢靡的生活里渐渐地忘记了当年司马懿父子的“呕心沥血”,忘记了西晋王朝得来的不易。

0 阅读:2

星空史阁

简介:浩渺如烟,璀璨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