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因描写直露被骂,如今被正名,展现真实人性和社会百态

文学小新 2023-08-01 21:38:59

《废都》出版之后,在市场上引发了“废都潮”。《废都》初印10万册,之后又加印了百多万册,仍供不应求。当时,市场上最多的其实是盗版,几十个盗版版本加起来估计卖出了上千万本。同时期的《白鹿原》初印数只有一万册,但也凭借“废都热”大火特火,卖出了百万本。

《废都》和《白鹿原》热卖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两部作品的巨大争议。专家们大都围绕着同一个点,那就是作品中的“性”描写。一些批评者指责《废都》的情节几乎是《金瓶梅》中关于西门庆的三条线索的翻版:情欲、功名和金钱,只是更加直接、露骨和粗俗。最终,《废都》被禁。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年对《废都》的封禁其实并不公平。《废都》并没有当年那些人骂得那么不堪,相反,它其实是一部具有深厚内涵的现实主义世情小说,非常深刻地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说开篇就呈现了一个叫唤破烂的老头高喊的民谣,后来这首歌传遍了整个城市: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这些民谣看似与小说主题无关,但实际上反映了西京人的生活状态,而民谣中所反映的不同圈子中的问题在小说中得以展开,甚至可以说是转型社会的客观记录。

而庄之蝶则是废都中的奋斗者、寻求发展的人、觉悟者和牺牲者。他的生活最自由,同时也最辛苦、最尴尬的。他一直想要有所作为,但最终却无所作为;他一直想要适应,但无法适应。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正是他的悲剧所在,同时也是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废都》中庄之蝶与唐宛儿、柳月和阿灿之间的展现了贾平凹对知识分子颓废状态的描绘。作为西京四大名人之首,庄之蝶生活无忧,妻子牛月清理解通达,生活令人羡慕。然而,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痛苦。庄之蝶认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只是浮华名利,为不能写出好作品而困扰。他和妻子表面和和气气,实际上对妻子有一些不满,不和谐的夫妻生活使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在朋友介绍下,庄之蝶在酒桌上认识了唐宛儿。之后,庄之蝶变得心不在焉,一想到唐宛儿就充满冲动。在庄之蝶去唐宛儿家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发生了亲密关系。之后,他们相聚的地点包括宾馆、家里、文联大厦、“求缺”屋以及小树林。直到唐宛儿怀孕并尝试打胎,庄之蝶才意识到他们已经相爱,并发誓将来要与唐宛儿生活在一起。

庄之蝶与柳月之间的故事也与唐宛儿有关。柳月是庄之蝶家的年轻女佣,对主人怀有爱慕之情,但她没有勇气表白。尽管庄之蝶对她有想法,但未敢跨越雷池半步。当柳月偶然发现庄之蝶和唐宛儿的私情后,为了避免事情败露,唐宛儿鼓励庄之蝶去“安慰”柳月,于是柳月也和庄之蝶发生了亲密关系。

如果说庄之蝶与这两位女性之间的故事有一定的情感基础的话,那么庄之蝶与阿灿则显得突兀,最多是一种同情之情后的冲动。然而,贾平凹将他们之间的场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燃烧着彼此的激情,忘却了一切痛苦和烦恼。

最终,阿灿决定不再与庄之蝶见面。她说:我已经变美了,我要变回丑陋。你不用再来见我;就算你来,我也不会见你,不理你!对此,庄之蝶甚至哭了。阿灿决绝地离开,使得他感到极度悲伤。

而庄之蝶第二次流泪,则是为了柳月。在柳月嫁给市长残疾儿子大正的前一晚,她向庄之蝶倾诉了自己的感受,并表示愿意与他最后一次亲近。两人相拥而泣,各自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

我们可以看出,《废都》中的庄之蝶其实体现了贾平凹对人性的关怀。尽管从表面上看,庄之蝶似乎很放荡,先后与多个女性发生了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并不是以此为卖点,而是借此塑造了颓废文人的精神世界,展示了现代人的脆弱、困惑和焦虑。即使是性描写,也蕴含了人性的温情。

小说中,庄之蝶多次问唐宛儿、柳月和阿灿,自己是否是坏人,显示出他具有道德观念。贾平凹在小说的结尾中,让这三个女人先后离开庄之蝶,甚至让他死在火车站候车室,表明了庄之蝶式的情爱故事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注定以悲剧结局收场。

正如庄之蝶所说:就像一支蜡烛,在即将熄灭时放出更亮的光芒,然后彻底熄灭。庄之蝶充满欢乐和痛苦的一生,正体现了人生的福祸无常。这种哲学思想不仅贯穿了整个《废都》的美学价值,也展现了贾平凹对复杂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文精神的诉求。

《废都》的表面描写了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作家在迷失后的爱情故事,强调了本土色彩,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主题——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

小说中的三个女性角色不仅拥有自然的身体美,还表现出一种庄之蝶无法忘怀的奉献精神。其中,令庄之蝶最感动的是唐宛儿的表白:我虽然没有什么本事,没有社会地位,甚至没有西京城的户口,可能比不上牛月清那样全心全意地照顾你,但是我敢说我会让你快乐。但最终,庄之蝶也没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而是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丧失写作能力的孤家寡人。

在失望和愤怒中,他只好独自带着行李箱离开家,最终昏倒在火车站候车室。庄之蝶的死是一场悲剧,原因在于他的审美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但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他同时对生存的意义保持清醒的认知,对名利不感兴趣,一直试图追求内心的空缺。这种追求是对现有生活的不满,因此贾平凹描绘了庄之蝶失去方向后的迷茫状态和他脱离自我的行为。

贾平凹在小说结尾选择让庄之蝶“去死”,表达了他对传统与现代矛盾的心态。庄之蝶既是传统理想的追求者和奋斗者,也成为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牺牲品和殉道者。坚守还是逃避?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至少引起了现代人对文化传统和现代转型的思考。

总之,《废都》是一部超越时空的世界文学经典,它根植于文本中的关于“我是谁?将到哪里去?”的宏大主题被贾平凹以生动而深入的方式展现出来。尽管《废都》在出版时遭到一些批评并未被充分理解,但现在重新阅读它,我们能够感受到费孝通曾给予它高度评价的深刻内涵——“二十年后将大放光彩”。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废都》,欢迎阅读贾平凹的原著小说。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3-08-02 01:29

    当代文坛,老贾散文可称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