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延安从哪来的13万两黄金?

巧手小厨娘 2023-01-08 22:37:32

13万两黄金,重量约6500公斤,也就是6.5吨。

世界上最大的大象,非洲象体重大约6吨。

先不说哪里去找到这样大批量的黄金,就算找到了,在抗战爆发后,每隔十几公里就会有一个日本关卡各种盘查的时期——怎样把这么大体量的黄金,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成功从始发地,运送至被日军集中火力攻打的延安?

从种种分析来看,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当时的共产党里,就有一个人,完成了这项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么一个创造了传奇,最终拯救了共产党的人,他是谁?

那是一个需要靠运输黄金“续命”的艰难时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同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

建国前,延安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被我党誉为革命圣地。

当时,共产党虽然已经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国军也承诺会按时发送相应的钱粮及武器装备,国难当头摒弃前嫌,共同抗日。

但因国民党高层,时常还是缺断粮断枪,更是在1940年,蒋公已经彻底停发了共产党的军饷。

不光如此,蒋公还发出“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该区域的死命令。

日本也在同年的华北地区进行了著名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而延安就是该政策的重灾区。

战争年代,粮食和枪支就是部队存活下去的基石。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当时又适逢蝗灾,且面临日军持久且激烈的大小规模战役。

当时的毛公带领饥寒交迫的军民,已经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时刻。

毛公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我们几乎没有衣服,没有油米,没有菜,没有纸,战士连鞋袜都没有,冬天里没有被子盖。国民党停发了所有经费,实行了经济封锁,我们快要被困死在这里。”

除了来自国军和日军的双重压力外,共产党内部更是内忧外患。

当时主要面临三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一:脱产人员的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共产党的脱产人员仅1.4万人。

1940年开始激增,最后达到了7.3万人。

二:陕甘地区财政收入锐减:由于抗战战争的爆发,原有的海外华侨捐款,国内民主人士和抗日团体的捐助全部中断。

此时再被国民党停发军饷,可谓是四面楚歌。

三:民众已经不堪重负:由于共产党脱产人员的激增,1939年每年5万石粮食的征粮,到1941年已经上升到20万石。

加上蝗灾肆意,民间已经怨声载道。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点,毛公甚至大刀阔斧提出了:

精兵简政,克服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他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

但在最严重的时候,共产党甚至连小米野菜都吃不上,崩溃边缘的毛公都忍不住悲凉地说道:

“我不能让大家跟着我在这里饿死啊。”

就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几乎已经快弹尽粮绝的毛公,不得不紧急致电当时山东区域的负责人,让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支援中央军:延安一定不能丢。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举国都被困池中,穷困潦倒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力挽狂澜救共产党于危难之中?

黄金的发源地竟然是山东

先说毛公为何会在这个紧急关头致电山东?难道共产党在山东境内设有秘密“小金库”?

事情显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事还要从日本侵华战争的第一站——东三省说起。

为什么因自身身处岛屿,资源缺乏,一向提倡以战养战的日本,会第一时间攻占我国的东三省。

除了地理因素外,就是因为东北区域地下有大量的矿产,石油,及天然气等物资。

这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日本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粮仓。

而东北区域里有一个特别著名的金矿——玲珑矿场。

玲珑矿场位于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该镇素有“金都”之称。

1939年日本侵略招远县城时,甚至喊出了“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的标语,可见该矿场的含金量有多高。

所以,在举国上下都穷困潦倒之际,毛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名为玲珑矿场的地方。

希望当时负责该区域的同志能够临危受命,将这一艰难而危险的任务按时完成。

据说,毛公在放下那通电话后,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究竟是谁,能够让身为国家头号领导的毛公如此放心?

运送黄金的人

提起这个冒死送金,雪中送炭的“黄金押运使”的名字,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

他就是我党工人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更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刘少奇。

也就只有他,才能够让毛公也如此放心。

……

刘少奇同志,1898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领导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

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

他是著名的刘邓大军的发起人之一,率领我党打的胜仗数不胜数。

其中:激战鲁西南等战役都是名震全国,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开创了我国反攻战的先河。

其中堪称可与孟良崮战役媲美的羊山集战役,更是全歼国军一个整编师。

刘邓大军被誉为神兵天降,也是曾让国军闻风丧胆的一支军队。

不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刘少奇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所以,当本来心急如焚的毛公,听说刘少奇正在山东视察,并在得知延安告急后,主动申请负责在玲珑矿场挖掘并运送黄金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一半。

毕竟共事多年的毛公,深知刘少奇同志的办事能力,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他,是最放心不过的。

挖金地点找到了,送金人找到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日本人重兵把守之下的玲珑矿场将金子偷出来?

偷金行动

为严格管制黄金开采,日军在招远开展了“治安强化运动”,并专门成立黄金稽查大队。

还直接发布告示告知民众:

1.私卖黄金一律没收;

2.对亲近和倾向共产党、八路军的人,格杀勿论;

3.大规模招募矿工。

日军在玲珑矿场对矿工实施了极为残酷的管理和血腥镇压,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初期就有二百多名矿工被酷刑折磨致死。

而就是在这种日军全方位无死角的防卫下,刘少奇同志带领军民协同一心,源源不断地黄金从玲珑矿场被运出。

此等大规模长时间的运金行动,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原来,共产党对于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要害,也是极为重视。

1938年7月,中共山东特委成立了我党历史上一个独特的金融机构——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从日军手上“虎口夺食”。

而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主要采取的采矿方式有:

1:在当地其他非日军重点保护的矿场与当地矿产主合营、合资、租赁、自产等形式生产黄金。

2:设立金矿工会,协同矿工与日军斡旋,将矿石换成石头等偷运,把金矿粉揉进头发,鞋底夹层,藏进棉袄里,甚至把黄金塞到饭菜饼子里带出来,总之无所不用其极地想方设法运送黄金。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依靠庞大的矿工工人群体,他们用生命在为党输送救命的黄金。

3:成立武装伏击队,直接从日军手上正面抢夺黄金,据悉,一次大规模抢劫行动,多的时候大概可以获取30公斤的金条。

4:对人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支持共产党而不是日本人,组织当地矿场主,富商等主动捐金,据悉,该活动每周大概可以获得黄金40-50公斤。

于是,一条持续且稳定的黄金获取渠道,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日军的眼皮下应运而生。

尽管获取黄金的渠道是有了,成批量的黄金也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增加。

但这样一批规模庞大,体积重大,且十分显眼的黄金,如何从山东安全运送到延安,成了一件充满艰难险阻的工作。

刘少奇同志,是如何将这批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往延安,如何一次次成功逃过国军和日军的双重关卡,幸不辱命?

运金小队

山东玲珑矿场距离延安根据地的直线距离是1200公里。

因为中途需要避开一些国军和日军的重点布防区域,刘少奇同志当机立断成立了总共26人的运金小分队。

这些人并不是我党的正规军,他们大多来自底层,里面遍布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有工人、有矿工、有小摊贩,甚至有一些吃不起饭的流浪者。

经过连日的排兵布阵,最终定下了主要的行经路线:

从山东鲁南区出发,经湖西根据地,再绕道至冀鲁豫边区,前往太行山根据地,最后到达延安。

第一批次计划运送的黄金是一万两——也就是0.5吨。

这条新计划的运金道路,大约有3000公里——实际过程中,绕了不少道。

为了躲避两拨敌人的耳目,乔装打扮,游走视察,甚至发生了和敌人的直接冲突后,双方激战,逃亡等突发事件。

此次运输黄金的时间,从1942年4月,到1943年1月,总共经历了9个月。

而当初成立的运金小队,战士王德昌等共计26人的小分队,经过几千公里的奔袭,途中与敌人的浴血奋战,最终算上刘少奇同志在内,到达延安的时候,只剩下6个人。

而这一路上,从未发生过一位同志携带黄金潜逃的情况,甚至一万两黄金,一两都没有丢失。

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风骨和气节。

运金途中的惊魂一刻

途经数千公里,沿路都是被日军和国军封锁的“戒严”道路。

刘少奇及其运金小队一行26人,是如何浩浩荡荡驰骋在已经被敌军占领的区域如入无人之境般,悄无声息地把这批重达0.5吨的黄金,安全运送到延安的。

途中,他们又经历了哪些险象环生的“惊魂一刻”。

原本的26人,又为何只剩下最后的6人?

首先,刘少奇运金小队是分散有序地往目的地行动的,其次在每个地点,都会与当地的地下共产党员碰头,然后由他们协同配合掩护运金小队,力求黄金安全送达。

据当时幸运活下来的运金小队英雄——时任铁道游击队队长王志胜后来回忆说: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选择尽量绕道,但其实我们一路上还是经过了很多日军和国军的关卡,岗亭,幸运的时候,伪装成当地的商人,小贩,我们就顺利过关了。

但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那次在津浦铁路就很惊险,他有些后怕地讲起了那段经历:

具体的日期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是行至津浦铁路的岗亭处,我们看见只有两个日伪军值守。

于是我和副队长刘金山就装扮成在当地做买卖的小贩,带着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酒肉等食品去到岗亭处。

先是向值守的两个士兵问路,然后故意让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酒肉。

也许是习惯了欺压老百姓,两个士兵两眼放光地看着我们手上的食物。

我们也正好将计就计,将食物给到两个士兵,然后四个人就边吃边聊起来。

酒过三巡之后,外面的天也黑了,二人明显有些晕乎了。

……

这个时候我们开玩笑说,从来没站过岗,不知道站岗是啥滋味。

其实常年站岗的人都知道,这工作沉闷又累人。

士兵刚开始就各种抱怨,说累人,还无聊。

我们就顺势说反正黑灯瞎火的这个时间段,鬼都没有一个,让军爷回去亭里休息休息醒醒酒,我们在这里过把瘾。

士兵一听也觉得无伤大雅,拿着一块鸡腿就往休息区走去。

得到日伪军许可后,两人急忙换上了日伪军士兵的外套,拿着士兵的手电筒,摸着黑假装镇定地往铁路关卡走去。

而不远处,一个身穿小贩服饰,化名胡服的中年男子牵着一头骡子不急不慢地走来。

这名中年男子,正是乔装打扮的刘少奇同志,骡子身上挑着的沉沉的包袱,是他负责运送的一部分黄金。

因为是深夜,又是日伪军在值岗,所以此时的守卫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于是刘少奇基本上未费太多周折就将黄金成功带出铁路关卡。

眼看已经顺利脱险的当口,骡子却突然受惊,一头栽在了旁边的沟子里,刘少奇同志也跟着一并翻了下去。

更要命的是,此时日军的装甲巡逻车不偏不倚的,正好经过该地。

只要受惊的骡子叫一声,立即就会引来日军的详细盘问及搜索,三人共产党的身份必定暴露,一大袋黄金也有被扣押的风险——于是三个人都禁不住一阵冷汗。

看着车内全副武装的日军,王志胜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手里时刻摸着枪,准备和敌人做殊死一搏。

而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跌到沟里的骡子在刘少奇同志的一阵安抚下,居然变得温顺起来,没有再发出任何声音,和刘少奇一起隐藏在夜色里。

日军例行公事地和穿着伪军衣服的二人打过招呼后,就大摇大摆走了。

这是一场有惊无险的,但实际上却处处都命悬一线的征途。

如果不是骡子奇迹般地变乖了,后果是什么,我们不敢设想。

从运金小队死去的一大半同志就可以看出,此次任务途中的凶险。

好在,最后刘少奇同志等剩余6人,不辱使命地将1万两黄金平安送到延安。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早期的共产党领军人物之一。

他凭借过人的胆量,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党和人民发自肺腑的忠诚和热爱,一次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多次在战争过程中,经历九死一生的考验。

最终带领党和人民走向了全新的时代。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之一,毛公曾这样评价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是我党在国民党区域工作中‘正确的领袖人物’,是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的代表。”

运送一万两黄金只是他在运金路上的一次短暂经历,后来长达数年的时间,他更是通过这条道路,为延安总部运送了共计13万两黄金。

多次遭遇死里逃生的惊险时刻,但他从未因此退缩。

本着深刻在血液里的对党组织的坚定信念,他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刘少奇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毛泽东作高度评价》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刘少奇二题》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