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到处流传的错误观点

太宗悦史 2023-12-15 23:47:07

01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达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就是将他身边的所有侍从全部处死。

他为什么要下这么一道命令呢?因为这一群侍从泄露了他的重大机密,这一重大机密就是他的行程问题。

兼并六国的秦始皇给自己定下了另一个宏大目标,这一宏大的目标就是长生不老。

而根据负责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卢生所说,秦始皇要长生不老,就必须要隐藏自己的行踪,毕竟神仙向来都是来无影去无踪,而他要长生不老,就必须先习惯神仙的生活习性,但他的行程却出现了泄露。

当时,李斯作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出行规模肯定不是以其他的大臣为上限,而是以秦始皇为上限,他只要不越过这个上限即可,但这却引起秦始皇的不满。

毕竟你是大臣,我是皇帝,你的出行规模怎么能离我越来越近呢?要是给你机会,你岂不是还要爬到我的头上去。

秦始皇的不满情绪传到李斯那里,第二次看到李斯出行规模的时候,明显比上次小了很多。

秦始皇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一想就能知道是有人将他的不满情绪泄露给李斯,而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要知道,他的行踪可是要保密。

但经过审问,没有任何一位侍从承认是自己泄露给的李斯。

而以秦始皇的做事风格,他怎么可能放过这某一位侍从?既然你不承认,那就别怪我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秦始皇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个行动将会引起另一个大案,这个大案就是坑儒。

当时负责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分别有两个人,一个是侯生,一个是卢生,他们两个人得知秦始皇将侍从全部物理消灭,当即决定出逃。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还发生了另一件事,这一件事就是焚书。

所谓焚书,是一名叫作淳于越的儒生引起的。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当场整整七十名博士一同给秦始皇敬酒。

面对如此浩大的场面,秦始皇不亦乐乎,而作为博士首领的周清臣则代表博士向秦始皇祝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是秦国的第一人,也是自古以来的第一人。

但这一番话却遭到另一名博士淳于越的反驳。他反驳的不是秦始皇,而是郡县制。

理由也很简单,在此之前实行的都是分封制,而秦始皇却执行郡县制,倘若哪一天秦国高层出现动荡,谁又能将这个动荡平定。

这是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李斯却借助这个问题要秦始皇对天下的思想进行统一。

而统一是怎么个统一法呢?那就是将在法家之外的诸子百家之书全部焚毁,当然,关于医药、占卜、农家这三种书不在焚毁之列。

毕竟这三种书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又不牵扯到思想问题。

秦始皇对于这个意见的态度是同意,于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焚书行动。

正是综合焚书行动,侯生、卢生才意识到秦始皇这个人就是一个刚愎自用,残暴不仁的君王,如果自己找不到长生不老药,将来的下场一定是惨烈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及时规避风险。

要知道,在此之前,秦始皇已经命令不下于三位术士去给他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比如徐福、韩忠、石生。

但这群术士有两个共同点,要么是有去无回,要么是空着手回来。

现如今侯生、卢生又出逃,况且在出逃之前,他们还对秦始皇进行了一番议论,这让秦始皇忍无可忍。

要知道,秦始皇对待这群术士可是相当优厚的,就比如徐福,他整整给了万金,但是他竟然玩起了失踪。

一次次的希望破灭,让秦始皇情绪崩溃,将咸阳四百六十名术士抓起来全部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坑儒事件。

“于是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

02

关于秦始皇坑儒这一件事是有争议的,但普遍都倾向于秦始皇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术士,简称江湖骗子。

原因也很简单,既然秦始皇坑的是儒生,那为什么无论是对于徐福,又或者卢生、侯生的身份描述都是术士,他们不是术士是什么。

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普遍都是错误的。

要知道,秦始皇坑儒这一件事件发生在公元前,而在这之后有整整两千余年的时间,却没有人说秦始皇坑的不是儒,而是术士,都说秦始皇坑的是儒,其中代表人物有郑樵、朱彝尊、康有为。

甚至有个别的还为他辩解,说他坑儒并不是为了将天下的儒生一网打尽,而是为了给儒生一个警告,其中就有吕思勉先生:

坑儒一举,乃因有人诽谤始皇而起,意非欲尽灭儒生,并不能与焚书之事并论。

毕竟如此明显的问题,别说你深入进去阅读《史记》,就算你随意的阅读《史记》都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那为什么之前就没有人说呢?因为坑儒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事情。

03

对于秦始皇坑杀术士这个举动,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相当的不满,而他也将这种不满表现出来,那就是叫秦始皇仁慈一点,不要那么残暴。

要知道,他杀的那一群术士可都是无辜的,毕竟骗秦始皇的逃之夭夭,没有骗秦始皇的却成为坑里的一具尸骨。

而扶苏在劝的过程中说过一句相当有意思的话,这一句话就是“诸生皆诵法孔子”。

试想一下,倘若这一群术士真的是江湖骗子,那他们为什么要崇拜孔子?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的代表性人物,而当时儒家还不是主要思想,当时的主要思想是法家。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术士,而是儒生。

更何况,关于秦始皇坑儒这一件事,不但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还记载在《史记·儒林列传》里面。

倘若他们不是儒生,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将他们列到《史记·儒林列传》里面,拿他们放在儒生这一行列。

其实在当年,儒生也可以被称之为术士,这一点在《说文解字》里面就有记载:

儒,柔也,术士之称。

既然如此,儒生为什么被称为术士呢?毕竟这两个称呼一听就是两种人。

因为儒生并不是在孔子之后才有的,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在这之前儒生泛指祭司,既然都已经是祭司,被称之为术士,并没有问题。

04

现如今的这个社会,你叫人们玩游戏,刷短视频,他们很容易接受,但要是叫他们看书,他们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接受,毕竟书不能给人带来竞技感以及欢乐,当然,少部分除外。

而这也就给了个别账号带节奏的机会,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而是以刁钻的角度去强行解读这一件事,又或者就是纯粹的跟风。

就比如网络上的“武庙十哲”,赵括竟然是军神,这简直就是贻笑大方。

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赵括之所以败,是因为他倒霉,第一个对手是白起,根本没有给他发育的时间。

但要知道,当年韩信的第一个对手可是章邯,更何况赵括出生于军人世家。

2 阅读:3297
评论列表
  • 2023-12-17 11:14

    赵括未必无能,他并非第一次从军,此其一。其二,几十万大军的指挥并非易事,生瓜蛋子能掌握全军不噪动?其三,中计是实,但国力不如也是实情。所以,综合来看,括至少中上水准,绝非废物。反间计,也不会有让废物取代一流名将的可能。

    亚龙斯 回复:
    赵括是不是废才不知道,但选赵括的绝对是个废才。
    无牙子 回复:
    是廉颇只防守白起也打不过去,所以才有反间计!
  • 2023-12-24 17:09

    思想决定行为,严肃认真有原则谨慎怎么激发带动创造创新运营之类的?做个地主,监察官,考核关,协调关可能更合适。例如打造名片方案,就可以搞竞标,谁靠谱用谁,之后怎建设名片等等看专业人士怎么说呗。

  • 2023-12-28 16:16

    都过去两千年了,历史的真相很多都被掩盖扭曲了,到了现在已经不在于嬴政有没有做过坑儒,而在于大家认为他做了,那他就做了

  • 2024-01-21 05:43

    我猜坑儒实际上是秦始皇的一次重要反腐行动,他不把这帮人杀了,他们就勾连士族,架空秦始皇了。

  • 2023-12-25 12:00

    秦始皇坑了康有为啊?小编你真是个人才

    秋风扫落叶 回复:
    认真看啊,小编说的是这几个人认为秦始皇坑儒
  • 2024-01-21 04:34

    作者写错了,法家也是被烧的,只剩下一小部分,最终被留下的是儒家。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